矿企“走出去”规避风险成必修课

2013年07月18日 16:8 904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对很多中国企业来说,对国外商业规则、法律不熟悉,对海外市撤境、消费心理把控不到位以及融资能力有限带来的资金断流等难题就像“三座大山”横亘在面前,让“走出去”之路波诡云谲。自去年下半年起,以矿企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屡屡突破“走出去”的困顿,依据多年运营所积累的决策、执行实力尤其是快速提升的募资能力顺利在海外站稳了脚跟。
  记者日前获悉,在收购澳大利亚诺顿金田黄金公司半年之后,紫金矿业目前已成功将诺顿金田带出财务风险高企的泥塘。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诺顿金田黄金产量环比上升28%,现金成本环比下降25%。诺顿金田首席执行官(CEO)陈奠民坦言:“没有紫金矿业在融资方面的支持,诺顿金田不可能在这样短的时间内筹集到矿产开发所需的资金,从而踏上稳定增长的坦途。”
  目前,伊泰煤炭、中铝矿业国际等国内矿业巨头纷纷循着紫金矿业的发展路径,在资本市场上加紧募资,为其投资海外实现国际化战略提供支撑。一时间,境外矿业投资持续升温。
  企业“圈地”忙
  去年8月3日,紫金矿业通过场外要约的方式成功收购诺顿金田50%以上的股份,成为诺顿金田的绝对控股股东,同时也成为中国企业吞并国外在产大型黄金矿山的第一例。
  仅仅25天之后,澳大利亚资源企业桑德斯资源有限公司宣布接受四川汉龙集团的收购协议提案,即接受以每股0.45澳元的价格100%被汉龙集团收购。由于桑德斯拥有位于非洲的大型铁矿——穆巴拉铁矿项目绝对控股权(喀麦隆境内90%,刚果〈布〉境内85%),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将拥有这一世界级的未开发铁矿区。
  2013年1月15日,中工国际发布公告称,该公司全资子公司中工国际(香港)有限公司将以48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特颖投资有限公司及萃协有限公司16%的股份,从而间接获得吉尔吉斯库鲁—捷盖列克铜金矿的采矿权和探矿权持有人凯奇—恰阿拉特封闭股份公司16%的股权。
  是什么原因促使国内企业扎堆“出海”投资矿业?特别是当前全球矿产行业形势严峻,正面临严重信心危机。普华永道日前发布的《矿业2013》显示,2012年以来矿业公司股价开始出现小幅下跌,全球40大矿业公司中的金矿公司2012年市值缩水290亿美元,2013年前4个月再损失580亿美元。
  陈奠民一语道破玄机,诺顿金田的优势在于,它有着数量较大、潜力较大的金矿资源,项目所在地卡尔古利地区作为全球著名黄金成矿带具有良好的资源整合前景。诺顿金田基层企业帕丁顿金矿作为一家拥有20多年历史的生产企业,其管理团队与员工素质较好,已经形成了健全、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基层技术人员拥有丰富的技术服务经验。“同时,紫金矿业作为盈利能力较强的大型上市公司有很强的低成本融资能力,这为诺顿金田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融资支持和资金后盾”。
  “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需要消耗大量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具有稀缺和不可再生性,引起了资本的广泛关注。”结合中国矿业公司在2012年的表现,行业分析师李玲认为,2013年中国矿业公司国内及海外扩张将使得其规模进一步增长,将有更多中国矿企进入全球40大矿业公司。

 

[1][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