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交易“水土不服”

2013年07月17日 10:13 484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下一个资本炒作市场?
  陈海鸥告诉记者,欧美的碳交易市场以期货为主,而深圳目前还只限于现货交易,交易所未来将与国际国内金融机构合作,加强碳排放权的衍生品开发,吸引更多资金参与深圳碳市场。
  因此,曾有部分人士担忧,深圳作为国内首个允许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参与的交易市场,是否会推高碳交易价格,让其最终沦为一个资本炒作市场,而碳减排效果反而会大打折扣?
  而在郑江灼看来,这种担心在目前情况下来讲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深圳的确允许各种投资参与,但并没有很多人去交易所注册账户,可以说现在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稳定的市场。”郑江灼告诉记者。
  晏路辉也认为:“碳市场成为一个资本炒作的市场,确实有这样的可能,但目前看来还没有特别明显的迹象。必须有了稳定的供求关系,才能形成真正的市场,投资者也不会轻易进入一个还不成熟的市场。”
  那么,如果未来中国要形成一个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是否会存在更大困难呢?
  郑江灼认为,除了目前试点城市的碳交易市场发展还不是很充分以外,国外很多地区也都是根据各自特点去进行碳交易安排的,一个地区要结合一个地区的情况,因此想要建立全国性的统一市场的确并不容易。
  曾在《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任职的清华大学教授段茂盛也曾对媒体表示,全国碳交易体系建立将面临诸多问题,比如指标分配的公平性、基础数据建立等等。
  段茂盛指出,目前全国体系建立面临两个方面的不确定性:第一是数据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第二是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政府需要通过进行必要的事后调整等调控手段来应对上述的不确定性。
  配额管理考验智慧
  “碳交易是国家乃至全球实现碳减排的重要机制之一,通过市场化手段,可以给企业压力和动力来进行节能减碳,从而最终实现国家的碳减排目标。”晏路辉对记者表示。
  据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总裁陈海鸥介绍,作为中国第一个强制性的碳排放交易平台,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实行会员制,除了管控企业自动成为交易会员外,还设有个人和机构投资者会员。
  按照试点的规则,管控企业每年最多可以出售配额的10%,比如100万吨配额,最多可售出10万吨。但如果企业减排到80万吨,则可将差额20万吨全部售出。
  陈海鸥还表示,2013年至2015年是深圳排放权交易所碳交易的试点阶段,其间实行配额免费分配。即企业可以通过深圳排放权交易平台购买或出售持有的配额,但需在每年度规定时间内,上缴与上一年度实际碳排放量相当的配额,以此来履行碳排放控制责任。
  郑江灼认为,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即配额的发放要有个相应的松紧说法。
  “如果配额过多,企业排放量比配额还要少,那么碳排放权也就没有市场可言了。”郑江灼表示。
  据悉,此前欧盟就曾遭遇因配额过多乃至泛滥,导致其碳价格猛跌,并最终陷入了碳市场萎缩的困境。
  因此,在郑江灼看来,中国应该充分吸取欧盟此前的教训,发放的配额要跟当地具体减排量挂钩。
  “配额分配应该最好偏紧一些,到一定时候可以再做调整,如果是很松的话,就可能会重蹈欧盟的覆辙;当然如果过紧,也会影响企业的积极性。”郑江灼告诉记者。

 

[1] [2][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