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与成效
2013年07月16日 10:9 15363次浏览 来源: 环保部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周生贤
(三)我国环境保护取得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尤其是“十一五”以来,在建设生态文明、探索环保新路的引领下,各地各部门辛勤努力工作,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参与,我国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重要变化。
强力推进污染减排。国家把节能减排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约束性指标。通过强化目标责任考核,狠抓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由2005年的52%提高到2012年的85%,燃煤电厂脱硫机组比例由14%提高到90%。“十一五”期间,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14.29%和12.45%。2012年全国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上年减少3.05%、4.52%、2.62%和2.77%。
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全面推进规划环评,完成环渤海等五大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评,开展西部大开发战略环评。严格建设项目环评,采取“区域限批”、“行业限批”等措施,2008年以来,我部拒批332个、总投资1.1万亿元涉及“两高一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项目。制定实施环境经济政策,初步建立起包括绿色信贷、保险、贸易、电价、证券、税收等在内的环境政策框架体系。现行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达1374项。
解决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2012年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共74个城市496个监测点位已按新标准开展监测,并于今年1月1日开始实时发布数据。强化饮用水源保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组织全国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评估,编制《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积极落实《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中央财政增设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2010~2012年累计下达资金75亿元,支持重点防控区综合防治。强力推进历史遗留铬渣治理,全国堆存长达数十年甚至半个世纪的670万吨铬渣基本处置完毕。
深化污染防治。国务院先后批复《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深入推进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建立重点流域跨省界断面水质考核制度,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全国七大水系好于Ⅲ类水质比例由2005年的41%提高到2012年的64%;劣Ⅴ类水质比例由27%下降到12.3%。开展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截至2012年底,中央财政安排35亿元,支持云南洱海、山东南四湖等27个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和完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新机制,有效保障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期间的环境质量。
加强生态保护和农村环境保护。国务院成立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批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截至2012年底,全国累计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63个,已有15个省(区、市)开展生态省建设,1000多个县(市、区)开展生态县建设,53个地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2008年以来,中央财政共安排农村环保专项资金135亿元,实施“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措施,支持2.6万个村庄开展环境综合整治,5700多万农村人口受益。
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领导干部的环境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很多地方党委、政府更加重视,切实把环境保护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并完善责任制。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环保的氛围更加浓郁,公众环保意识显著增强。
——摘自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7月9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教育部、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共北京市委联合主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系列报告会”上的报告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