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倾销税考验中国企业生产率

2013年07月15日 16:28 885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一般情况下,企业都有办法规避相关贸易壁垒,但如果生产效率不能保持对竞争对手压倒性优势,反倾销税就可能成为贸易壁垒中最强大的障碍。企业如果想规避反倾销税,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其国内直接投资办厂
  北大法律系硕士,知名财经作家,曾任国家发改委小城镇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一般而言,判断一个娱乐界人士红不红,要看其绯闻八卦消息多不多。同理,一个国家制造业效率高不高,通常要看其遭遇贸易伙伴国的反倾销次数多不多。尤其在经济衰退之时,制造业强国遭遇的反倾销诉讼案件数可能出现几何式井喷。因为在这个时候,各国政府都想控制本国失业率,其政策套餐中肯定有一项是针对贸易伙伴的反倾销。
  对于出口国而言,只要本国生产率提升速度较快,维持对贸易伙伴国的压倒性优势,那么其反倾销小动作无伤大雅。但生产率提升速度慢下来,那么就要小心,这可能成为压垮出口增长形势的“最后一根稻草”。对于中国外贸形势而言,目前需要警惕。
  反倾销武器
  2009年是全球对华反倾销贸易保护战最猛烈的一年。根据商务部数据,2009年,中国的出口占全球的9.6%,但是遭受的反倾销案例占到全球的40%,反补贴案例占全球的75%,遭遇的贸易调查数约占同期全球案件总数的43%,中国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对象国。
  2009年正是全球金融危机顶峰,各国政府频繁启动反倾销武器,也是情理之中。但在经济复苏或者繁荣期间,一般而言,贸易国之间相互以反倾销调查为武器的贸易战多少会有所降温。譬如据世贸组织统计,2011年,世贸组织成员共启动155起反倾销调查,比2010年同期下降9.4%。
  但对于中国而言,却并非如此。商务部数据显示,2003年?2012年9月,中国共遭受国外贸易救济调查案件758起,涉案金额684亿美元。中国已连续17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6年成为全球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而仅在2012年,美国共有282项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涉及全球36个国家的120多种产品,其中约有41%是针对中国,包括消费品、钢铁产品、农产品、海鲜和化学品等多个类别。
  但正如汽车行驶速度越快,加速度越快,其摩擦力就越大。对于中国制造业而言,遭遇反倾销案的增加,同样也是本国制造业的一个光荣。因为这意味着国外同行的效率提升出现问题,产品性价比无法与其竞争后,不得已从“下三路”出招以攻击对手。
  事实上,这是所有制造业强国成长之路的必修课。如果将欧盟作为一个单一的经济体来计算,那么他在1987年以来所遭受的反倾销调查总数比中国还要多,而美国也仅次于中国,是遭受反倾销调查第二多的国家,日本则名列第三。其他如韩国、中国台湾等制造业较强的国家和地区也名列前茅。即使韩国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但他所遭遇的反倾销数量与其出口规模相比,和中国也相差不多。尤其是1970年代的日本工业,几乎成为全球制造业公敌。在美国,一个尼克松内阁成员的话,代表了那些忧心忡忡人们的观点:“日本人还在打仗,只不过不是常规战争而是经济战争。他们的直接目的是攻占太平洋(601099,股吧),进而是全世界。”
  但在1980年代日本经济神话之后,事情就不是这样了。尽管日本对外贸易还经常保持顺差,但他们无法维系上个世纪70年代的出口神话了。因为日本制造业效率速度放慢,不可能再维持对竞争对手国压倒性优势。

 

[1][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