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倾销税考验中国企业生产率
2013年07月15日 16:28 8860次浏览 来源: 环球财经 分类: 重点新闻
主动与被动
在哲学思维中,无论对于一个企业还是一个国家的外贸部门,应对反倾销只是一个手段,出口增长才是目的。正如一辆车如果降速,当然可以降低摩擦力,但我们却不能为了降低摩擦而主动降速。真正需要警惕的,是各种内外原因导致的被动降速。
2008年奥巴马上台之后,提出了一个4年内出口倍增的经济纲领。当然业内人士都明白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不代表奥巴马的外贸政策一点效果都没有。
事实上,对于美国制造业而言,从美元贬值到反倾销诉讼在内的奥巴马政策“小料”,现在都看到一点疗效。尤其是在提升就业率方面,其效果正在彰显出来。其背后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国制造业的成本飙升。这时,反倾销调查在内的“下三路”招数,终于成为让制造业回流美国提升就业率的“催化剂”。
反倾销调查因此而引发的反倾销税和诉讼费用,对于相关出口企业而言,是不必要的经营成本。当然,如果效率高过竞争对手较多,企业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消化掉这点费用。除非贸易国之间相互出台高得离谱的反倾销贸易关税,有意重复1930年代的关税战,否则一般情况下,企业都有办法规避相关贸易壁垒。但如果行业生产效率不能保持对竞争对手压倒性优势,反倾销税就可能成为贸易壁垒中最强大的障碍。企业如果想规避反倾销税,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其国内直接投资办厂。这就是目前中国出口企业正在干的事情。
譬如河南新乡金龙铜管总部生产出的空调与制冷用精密铜管,已经占据了世界总量的五分之一。但他们现在也在美国南部阿拉巴马州开设分厂。金龙集团的董事长李长杰曾对媒体坦承:“之所以决定去美国建厂,主要是美国对我们反倾销裁决的推动。”随着美国对中国出口产品愈演愈烈的反倾销,以及中国劳动力成本逐渐失去优势,而美国的各州政府也在为了增加就业进行着各种吸引外资的政策优惠与创新,这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选择到海外甚至在美国投资建厂。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