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金者故乡上林:淘金搞得跟传销一样
2013年06月20日 9:59 9068次浏览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类: 贵金属
淘金搞得跟传销一样
虽然那些由黄金堆砌起来的暴富神话在整个上林县里流传,但走进上林县的乡镇村落,会发现这里大部分家庭依然贫穷。
以淘金闻名的明亮镇水台庄,村里大部分的房子都是用砖和着黄泥盖起来的,没有超过3层的楼房,除了一两户人家在外墙贴有瓷砖,其余的房子都是红砖裸露。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上林,有人用“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来形容。虽然地少,大自然却赏赐了上林黄金,甚至田里都能挖出黄金,不过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本地再无金子可挖。
挖光了当地的金子,上林人再转战国内多个地方,上世纪90年代还曾上演过“万名金农闯关东”。50岁的老黄就是其中一位。他的人生从10岁起,就和采金交织在一起。
“我去过很多地方,新疆、黑龙江、辽宁、吉林,朝鲜、越南。挺辛苦的,采金都是靠运气,前几年我们明亮镇人去黑龙江,亏了本回来,这几年翻下身,现在又变成两手空空的穷光蛋了。”老黄说,近几年到加纳采金,那些去得早的就挣钱了,赚得多的上千万也有,大家看见他们挣到钱了,也想办法贷款跟着出去。赚到钱后,成功者又立刻将利润投入购买更多的机器,带去更多的同乡。这次加纳政府的清理行动,使大部分人前期的投入都血本无归了。
在上林县城,流传着赴加纳淘金者已有数人身价上亿元的传说。但在苏震宇看来,这些都是谎言,因为只有吹嘘自己有钱了,才好融资,他才好跟别人借钱,才好拉别的老乡去。“上林淘金客有很多都是老乡带老乡,老乡骗老乡,搞得像传销一样。”
事实上在加纳投资一条采金的生产线,设备加起来起码要两百万元。此外,还有每天的电费、汽油费、黑人员工的工资、按月交付的工地费、环境费以及交给当地警察部门的治安费等。除了这些费用外,按照当地行规,每天所采获金子的20%还要交给合作的酋长……有人算过一笔账,如果每天所采的金子少于100克就要赔本。采金虽然来钱快,但如果选矿不准或是经营不善,同样会面临很大风险。
但在淘金热的氛围下,当地一些做民间借贷的商人为了鼓动民众投资,不断地给那些急于改变命运的人“造梦”:谁家从加纳回来,过年送礼用100克黄金;谁3年前去加纳时家里还住着土房,现在身价过亿在南宁买房全部用现金。这些故事都是编的,只不过因为当时金价一直在涨,而到加纳的人确实也赚到了一些钱,以致很多人会相信。
在这样的刺激下,上林县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男的到加纳,甚至很多60多岁的老年人也借钱“去博一把”。
“虽然也听说了危险,但家里支持我去,不然我哪里有钱投资。听说人家发财回来,到大丰、南宁买楼买车了,哪个都想去。”水台庄村民温海荣说,家里有钱的就投三五十万元,家里没钱的一般都靠亲戚帮忙或借高利贷凑足一股10万元。在加纳打工和做股东的区别是,当你有一股时,就能获得金矿每天所产黄金的3%。
明亮镇一名副科级干部也在今年年初以15万元入股了一条淘金线。他说:“现在,一名建筑工人每天能挣200元,而一个副科级干部每月才2400元。想来想去,所以我还是投了。”
6月9日,上林县城农业银行大门处挂着一条横幅,上面写着“副科级以上干部可一次性贷款5万~50万元”。
据资料统计,迄今为止,上林在加纳投资的采金线超过1000条,以每条300万元成本计算,上林人在加纳的投资多达30亿元。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银行贷款、民间借贷。现在大量上林淘金客两手空空返乡,使当地的金融行业面临崩盘的危险。明亮镇一名背负上千万元坏账的民间放贷者说,过去两个月他一下子瘦了十多斤。
“投资淘金能不能赚到钱,就像赌博一样,要看运气。”采金人温枫强的话代表了上林人普遍的心态,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投资失败的原因是过于狂热冲动和缺乏对风险的认识,只是归结于自己运气不好。
淘金虽然并没有给大部分上林人带来富裕,但对于这些生活在大山里的农民来说,这也是无奈之下的选择。采访中,一位青年农民告诉记者,现在靠种田是养不活一家子的,一亩地,纯收入五六百元,如果有小孩的话花费就更大了。
我们需要补上资本走出去的历史经验课
“加纳肯定不会回去了。”劫后余生的温枫强回忆起加纳警方暴力执法的情形,仍有些心有余悸。但他表示,如果以后有别的国家还有淘金的机会,他肯定还会去的,“认定这一行了!”小伙子语气坚决地说。
温枫强生在一个淘金世家,他父亲曾去黑龙江采过金,爷爷以前是贩金的。国内各地管得严了,不给淘,所以村民们都到国外去淘,淘个两三年就跑回来了。“淘到哪里哪里就乱,上世纪90年代去黑龙江也是类似的情况,我们都有这个心理准备。”
水台庄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透露说,现在村里有人准备去喀麦隆、津巴布韦。加纳那边亏了上百万元,肯定想重新找个地方把设备转过去嘛。不转的话,贷款都不知道怎么还。
在苏震宇看来,这次加纳事件,是一个沉痛的教训,上林人更多地需要自我反思,不能都说人家的不对,更不能说我跌倒了就不爬起来。
的确,在中国人走向海外的征程中,如何才能走得更远、站得更稳,还有许多需要学习和反思的地方。
国际关系史博士孙兴杰认为,中国人现在有钱了,但钱跟资本不一样。很多投资行为我们输出了钱,目的是赚了钱再回来,但在此过程很少和当地社会发生交集。而资本输出是要和当地社会、经济融合在一起的,这样才能达到比较平衡的状态。从之前的缅甸叫停中方投资的密松水电站,到如今加纳驱逐中国非法淘金客等一系列事件,都暴露出我们在海外投资时,如何合理运用资本存在很多的问题。
孙兴杰表示,上林人在加纳的开采线多达1000条,如此大的规模意味着资本的输出需要相应的基础设施予以配套,并与当地社区能够和谐共处。但采金人并没有与加纳当地社会与经济形成互动,反倒在当地形成“飞地”。采金所用的设备主要来自中国企业,用集装箱从中国运抵加纳,包括一些日用品也来自中国。由于语言不通,淘金客生活在一个比较封闭的社会环境中,与当地人的沟通较少。另外,在淘金的过程中没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森林被砍伐、矿井没有回填、环境被污染,而且淘金客获得的财富没有在当地的法律规范之下运用,大都通过潜规则运作,缺少对当地社会应有的尊重,因此引起误会和对抗也是难免的。
“西方的资本输出已经有几百年探索,我国的正统教育把西方的资本扩张视为‘殖民主义’,仅仅批判了他们的负面影响。但是从1500年开始,世界的趋势就是这样的,我们需要补上对资本走出去的历史经验的一课。”孙兴杰说,当年西方资本、劳动力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有三种力量:一是商人,代表资本;二是军官,代表暴力;三是传教士,代表的是一种慈善的信仰的力量。西方人传教输出信仰从某种程度上抵消了当地人的抵制。中国人走向海外,特别是民间资本向外国输出时,缺失了对西方国家走出去历史经验的研究和学习,只是简单地把钱投出去,组合太单一,没有相应的配套,这是很大一个问题。
孙兴杰认为,上林人到海外圆一个淘金致富的梦,这是符合人情的。但生财有道不仅意味着有发财的门道,更代表着资本伦理的“大道”。淘金者梦断加纳的背后是缺少对“道”的理解。
责任编辑:晓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