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我国将以更广泛的开放锤炼中国工业

2013年06月17日 10:59 887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二、我国工业面临开放发展新形势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就是推进经济社会现代化的过程,归根结底是推进工业化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科学把握我国工业发展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推进工业对外开放,在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中挖掘增长潜力,推动工业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迈上新台阶。
  从国际看,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产业链格局正在深刻变化。一是产业国际分工深刻调整。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凭借资本和技术优势加紧控制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新兴经济体加大投入发展比较优势产业。我国工业发展既面临两头挤压的困境,也面临利用全球创新和要素资源提升国际分工地位的机遇。二是市场争夺更趋激烈。国际金融危机暴发以来,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市场需求结构明显变化,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和纠纷数量不断增加。2012年,我国遭受贸易救济调查案件77起,涉案金额27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6%和369.5%。三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孕育新的突破。新世纪以来,世界科技、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空前活跃,新的工业革命渐行渐近。能否抓住以信息网络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融合为特征的新一轮发展机遇,抢占科技和产业竞争制高点,将很大程度决定我国在未来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从国内看,我国工业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转变工业发展方式任务十分紧迫。一是党的十八大对工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根据这一战略部署,我国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物质基础。从现在算起,基本实现工业化目标留给我们的时间已不多,我们必须加快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着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以现代工业引领经济社会的全面现代化。二是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倒逼工业转型升级。长期以来,我国工业发展方式粗放,能源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现阶段,我国能源资源供给和生态环境已无法支撑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外延式扩张。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迈向工业强国的惟一出路,我们必须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切实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三是传统竞争优势削弱凸显了重建新的竞争优势的迫切性。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大幅提高,土地、燃料动力等要素价格持续上升,传统的低成本竞争优势逐渐削弱。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重视提升工业发展的内在质量,着力培育和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促进竞争优势的动态有序转化。
  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加速融入世界的趋势不可逆转。在此背景下,惟有顺应世界经济发展大势,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和产业分工,我国工业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关起门来自我发展是死胡同,肯定行不通。从长远看,我国要培育工业竞争新优势,就必须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推动我国工业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以扩大开放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着力提高我国工业企业在全球范围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使它们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锤炼成长。

[1] [2][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