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信是怎样从铝工业中炼出财富的?
2013年05月28日 10:20 10537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铝资讯
产业链塑造的生产成本
为什么信发具有着如此强的竞争力?在行业巨头中铝已经巨亏的情况下,却依旧保持快速扩张的势头?这主要与其超低的生产成本有关。而这种超低的生产成本来自于信发完善的配合严密的产业链,以及巨大的经济规模,快速的反应速度。
信发集团工业园内的一幅循环经济示意图,勾勒出了信发的铝产业帝国之所以拥有巨大成本优势的原因。位于中央核心处显着标明的是氧化铝厂、电厂、电解铝厂,周边分布着矿石厂、碱厂、钾肥厂、电石厂、聚氯乙烯(PVC)厂等等,之间用箭头标注业务流程。
“信发是有色跨化工的循环产业链运行模式,这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有人士介绍,信发的产业链先依靠煤资源建立巨型电厂,接着上电解铝,然后上氧化铝,而氧化铝需要碱,碱需要盐,信发就又上了碱厂和盐矿。碱出来的氯气造了PVC,钾肥成为一种重要的副产品,而另一项副产品电石渣又用作造砖了。
信发产业链也往下游延伸。公司所产电解铝基本都做深加工,主打品牌电工圆铝杆全国份额最大,并还生产汽车轮毂、合金锭合金棒、铝型材等。同时公司正着力打造化工工业园,对在当地投资建深加工项目的企业,PVC每吨优惠200元。
因为具有这样的优势,信发集团董事长张学信一直宣称要做“世界第一”:在三年之内,要做两个世界名牌,“第一是氧化铝,国外企业竞争不过我;第二是电解铝,国外企业卖多少钱我卖多少钱,我敢竞争,因为成本低,别人不赚钱我赚钱”。
除了产业链的打造之外,信发的另一个成功之处是规模经济。在新疆建分厂时,他看到当地一家新疆企业正在上马一个铝电项目,让他着急的是,国际上该项目设备都已经是40 万吨产能的了,而这家企业新上马的项目却只有1.5 万吨、2.5 万吨。
“这个思路就不行,上来就是要亏损的”。为了保持规模的领先,在张学信的企业里,每年都炸掉一些没有竞争力的设备,“现在15 万吨的设备都炸掉不要了,我们都在上60 万吨、100 万吨的”。
“上马的产业必须是高端化产业,不能低端,设备也是世界最先进、产能也是世界最大,必须是高端化。”张学信说,“我是做国际企业,不是只做中国企业”。
“国家压缩的企业都是设备老、耗能高的,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中国原来建的企业都是成本高耗能高,现在上的都是新设备、新技术,耗能低,在国际上有非常大的竞争力。只有压小的才能在国际上有话语权,‘这边下那边上’我认为符合规律。”
快速反应
2009年8月,新疆信发在乌鲁木齐市正北百余公里的五家渠市破土动工。张学信看中的,是当地廉价的煤、电、水和土地资源。事实上,与张有着同样想法的企业,在张之前已将新疆天山北麓的准东、吐哈、伊犁、库拜四大煤炭集聚区瓜分得所剩无几。
新疆的最大优势在于丰富的煤炭资源,方便的开采方式,以及由此带来的低廉煤价。如今在新疆每吨电煤价格仅“38元钱,自发电每度电9分钱,就算加上3分钱通道占容费,成本也才一角两分”。而在其他地方,目前全国平均电价0.5元/千瓦时,电解铝平均每吨用电约1.4万千瓦时,电力成本已经占到总成本40%以上。
低煤价加自备电厂,新疆电解铝每吨成本相比内地低5000-7000元,这使得电解铝西进成为风潮。
信发向来在业界以速度着称,这显然迎合了新疆的最大诉求之一。目前,新疆信发已投产电解铝120万吨/年。在张学信的带领下,信发铝业在新疆的产能领先于所有其他的铝业巨头,已经被率先开发出来。事实上,在2011年的时候,新疆信发电解铝项目的一根根铝锭就已源源不断地输送出来。
相比之下,同样是电解铝、煤化工的在疆央企,却因为强调审批和整体节奏而导致动作相对缓慢。“中铝、中电投在疆也有电解铝项目,但论证多年,却依然没有实质性动静。”
作为新疆的电解铝、煤化工产业,央企正式投产的项目甚是寥寥。入驻新疆多年的中国铝业,在吐鲁番市鄯县投资的煤电铝项目暂时也尚未投产。
出于对国有资本的管控,央企受制于各种手续和程序的束缚,对于投资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的资金则更为谨慎。这也被很多行内人士看成是,央企进疆以来行动缓慢的根源。
责任编辑:四笔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