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一季度全球金饰需求上升12%
2013年05月16日 15:7 3259次浏览 来源: 和讯网 分类: 贵金属
世界黄金协会(World Gold Council)最新的2013年1-3月《黄金需求趋势报告》显示,受多元需求推动,全球黄金市场保持活跃,金饰需求继续增长。
主要受到亚洲市场的推动,2013年第一季度全球金饰总需求同比增长12%。中国市场的金饰需求同比增长19%,达到创纪录的185公吨。印度和中东市场的需求分别上升15%。美国市场的金饰需求实现自2005年以来的首次显著增长,到达6%。
中国和印度市场的黄金需求还受到金条和金币销售上升的推动——中国市场同比增长22%,印度市场同比增长52%。美国市场的金条和金币需求同比增长了43%。全球来看,金条投资增长了8%,而官方金币(例如美国鹰徽金币和加拿大枫叶金币)增长18%。2012年占全球黄金需求6%的黄金ETF的持仓量一季度下降了177公吨。
各国央行仍是黄金的重要买家,连续第7个季度购买量超过100公吨(109公吨)。
2013年第一季度全球黄金总需求为963公吨,比2012年第四季度下降了19%。
世界黄金协会投资部董事总经理郭博思(Marcus Grubb)指出:“受市场无形因素影响,4月金价暴跌,刺激了抢购潮,造成零售商断货和精炼厂订单积压。在此种情况下,金条和金币、金饰的销售以及科技部门的黄金消费需求仍占市场的81%。”
“这些数字表明,在4月黄金市场震荡之前,黄金市场的基本面仍保持稳健:中国和印度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央行持续增加黄金储备,金条和金币等投资产品销售强劲。”
从价值来看,2013年第一季度黄金需求为510亿美元,比2012年第四季度下降23%。平均金价为1632美元/盎司,同比下降3%,比2012年第四季度下降5%。
《黄金需求趋势报告》的要点如下:
1.随着中国经济从2012年下半年的低迷中持续复苏,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总体黄金需求达到294公吨,同比上升20%。其中,金饰需求达到创纪录的185公吨,同比上升19%;金条和金币投资需求需求为110公吨,同比上升22%。1
2. 印度市场的黄金需求也继续攀升。一季度总体黄金需求达到257公吨,同比上升27%。零售投资同比上升52%,金饰需求同比增长15%。
3.2013年第一季度,央行连续第7个季度购金量超过100公吨,同时连续第9个季度成为黄金净买家,继续多元化其储备。尽管同比下降5%,2013年第一季度央行具体购金量仍达到109公吨。
4.2013年第一季度黄金ETF净流出177公吨。相比之下,其他形式的黄金投资表现强劲:金条和金币需求达到378公吨,同比上升10%。
世界黄金协会投资部董事总经理郭博思进一步指出:“黄金ETF曾占2012年黄金需求的6%,但2013年第一季度,部分投资者,主要是美国投资者,抛售黄金ETF而转向股票。虽然黄金ETF持仓量下降,金条和金币投资却达到378公吨,同比增长10%,比2012年第四季度上升12%。”
“总体来看,金条和金币需求的持续升温表明,黄金的长期投资需求依然强劲。”
2013年第一季度黄金需求与供应统计数据
1.黄金需求总量为963公吨,同比下降13%;
2.黄金需求价值为510亿美元,同比下降16%;
3.平均金价为1632美元/盎司,同比下降3%;
4.黄金ETF净流出为177公吨,致使ETF以及金条和金币需求总量不足201公吨。投资需求总量为320公吨,与去年同期持平;
5.金饰需求达到551公吨,同比上升12%。其中中国市场的需求为185公吨,印度市场为160公吨;
6.科技部门需求再次突破100公吨,达到102公吨,同比下降4%;
7.金矿生产总量为688公吨,同比上升4%;黄金回收下降4%,使黄金供应总量同比上升1%;
8.央行连续第9个季度成为黄金净买家,净购金量达到109公吨,同比下降5%。
2013年第一季度《黄金需求趋势报告》包含汤森路透黄金矿业服务有限公司(Thomson Reuters GFMS)提供的全面数据。欲了解报告内容及观看视频,可访问网址www.gold.org/media,也可从www.itunes.com下载我们的iPad应用程序。
注释1. 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黄金需求数据如下,因数据处理的四舍五入,故总需求量为294公吨。
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黄金需求
责任编辑:晓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