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压力给铝型材企业提供生产突破口
2013年05月09日 12:38 9417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铝资讯
资源和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然而,人类却以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来了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整个20世纪,人类消耗了1420亿吨石油、2650亿吨煤、380亿吨铁、7.6亿吨铝、4.8亿吨铜。我国目前仅有的资源已难以支撑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的经济增长模式,环保压力不断推动工业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手段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近年来,天然气替代煤炭用于工业燃料、城市取暖、交通运输等领域成为我国能源结构改善的亮点。
煤炭消费控制是关键
在PM2.5飙升压力的倒逼下,天然气无疑是高耗能企业生产燃料的新选择。今年3月,我国环保部发布了《颗粒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能源利用是防治细颗粒物污染的重点领域,重申我国将实行煤炭总量控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政策。此外,我国将在特大型城市核心区域实行能源无煤化,研究推广煤炭清洁化利用技术,减少煤炭燃烧造成的污染物排放。
研究表明,PM2.5主要来源于人为排放,有三大“元凶”,一是工业企业燃煤排放废气;二是建筑或道路施工、城市扬尘;三是机动车的尾气排放,其中煤炭消耗激增是PM2.5超标的最主要原因。然而,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所占比重一直保持在70%左右。国家电监会办公厅副主任兼研究室主任俞燕山曾指出,能源结构调整不可回避。本次行业新标准的出台将加快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真正落实,燃煤电厂、钢铁行业以及水泥行业将成为重点监管对象。
事实上,自2005年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后,全球碳交易市场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预测,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容量为1500亿美元,未来市场规模可达到2000亿至2500亿美元,进而超过国际石油交易规模。我国自2008年开始陆续推进碳交易市场发展,在完善的碳交易市场体系下,凡是没有完成减排任务的制造业企业,需要向超额完成减排任务的企业购买碳排放指标。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当中,促使耗煤大户积极开发清洁能源,以实现污染排放的降低。
PM2.5带来的不仅仅是环境恶化的问题,其对我国的能源消费也敲响了警钟,加速煤炭退出历史舞台。如今,天然气已是世界公认的清洁能源,与煤炭相比,燃烧热值高,燃烧物无污染,使用安全便捷,不仅能够提高能源利用率,而且还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2000年以来,我国天然气市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天然气消费量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3年,我国天然气预计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12.2%。伴随着天然气战略地位的提高,我国一次能源消耗比重有望改观。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