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师解读4月CPI及PPI数据

2013年05月09日 11:59 1062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国家统计局周四公布,4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6%,路透调查中值分别为上涨2.3%和下降2.3%。

  主要数据:
  --4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4%,环比上涨0.2%。
  --4月CPI中的食品价格同比上涨4.0%,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6%。
  --4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6%,环比下降0.6%。

  以下为分析师和市场人士的评论:

  --浙商证券宏观分析师 郭磊:
  
CPI并无意外。值得注意的是PPI跌幅超出预期,这一结果一方面是来自上游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国内工业活动景气度偏弱。PPI继续下探让我们不得不重新估计库存周期的进程。尽管目前中游制造业处于库存底部位置,但正如我们所知,在价格稳定的预期形成之前,企业补库存的动力会偏弱。微观层面主动补库存的斜率低,则宏观经济会维持在疲弱状态。我们判断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受到了这一逻辑的影响,因此4月主要工业国都出现了一轮景气指数的环比走低,多个经济体的降息由此出现。
  从中国政策角度,我们倾向于认为中国目前应借机调结构而非跟进降息,但从概率上无法排除这一可能。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 王宇雯
  食品价格是推动CPI的主要因素,主要是粮食和蔬菜。后期蔬菜价格要看天气因素,二季度供应往往会充足一些,价格料不会有很大涨幅。预计二季度CPI和一季度相比只是缓慢的回升,不会有大幅度上涨。目前更关注下半年物价走势,因为猪肉价格三季度可能见底回升,而且资源价格改革也在进一步推进。对全年CPI涨幅预估维持在2.8%不变。
  PPI降幅扩大主要是国内经济复苏力度非常弱,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较弱也是影响因素之一。需等待更多宏观数据出炉来对经济前景做进一步判断,估计还是弱复苏格局。

  --民族证券财富中心总经理 徐一钉:
  数据比一些机构的预期要差一些,但也在预料之中。从之前公布的官方PMI数据看到,4月制造业也在回落,一些分项数据不是很好。PPI同比下滑超过预期,也反映出终端消费的不足,这和之前公布的一季度GDP数据相匹配,国内经济目前还是处在一个弱复苏阶段。此前大宗商品价格的回落对PPI的数据有一个滞后影响。

  --花旗集团中国高级经济学家 丁爽:
  通胀和预期相符,主要是食品略高一些。到目前为止通货膨胀还是在2-2.5%之见,还是比较良性的。特别是剔除食品和能源的CPI,按照统计局数据来核算的话只有1.8%,通胀目前不是一个威胁。
  PPI降幅比预期的大,很大一部分是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影响,但同时也说明国内经济是弱复苏,需求没有明显的反弹。PPI对CPI也有抑制作用。
  当前来看通胀不是一个大的威胁,但预测未来数月会是上行的趋势,到年终估计到达3%左右,主要是受基数效应的推动。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的可能性很小,但政策从偏于宽松向中性转变的过程会比较慢。

[1][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