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247米采金矿 选矿像磨面粉尘刺鼻
2013年04月23日 11:5 5611次浏览 来源: 半岛时报 分类: 贵金属
一辆卡车正在装卸矿石。
三山岛金矿办公室主任孙绍斌(左)在井下和记者合影。
现在的金矿早已实现机械化,所用的设备都相当给力。
金价暴跌,人们再一次将目光聚焦到充满神奇魅力的黄金身上。然而,在你关注黄金价格的同时,你是否知道黄金是怎样炼成的?从大块大块的金矿石到精炼黄金,又需要经过哪些工序?一吨金矿石可以提炼几克黄金?近日,快报记者来到美丽的莱州湾畔 ,走进山东黄金集团旗下的三山岛金矿,与金矿的工作人员一起,进入地下247米深的X08006采场第5分层,体验黄金矿石的开采。
◎专家讲述
1克黄金耗费近1吨金矿石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金属,可以像黄金一样对人类文明演进有着如此巨大的影响力,耀眼夺目的光泽和无与伦比的物理化学特性,使它充满永恒的神奇魅力。”3月28日上午11点左右,记者刚刚赶到位于莱州湾畔的三山岛金矿,在矿上工作了一辈子的办公室主任孙绍斌,就迫不及待地要带记者欣赏金矿拍摄的纪录片,这段话就是开篇词。
“谁能想到 ,1克黄金是从1吨矿石里提炼出来的,需要几百个工人一起努力。”孙绍斌说 ,如今黄金矿石品位都不太高,1吨矿石只能提炼出1克多,“最高才能提炼出1.7克”。
在三山岛金矿工作了三年的杨智辉,是矿上为数不多的女性大学毕业生,虽然她从没有下过矿井 ,但说起黄金矿石被采出后的工艺却头头是道。“每天都在矿上,听也听会了。”杨智辉说 ,黄金矿石被采出后 ,首先需要选矿,然后才是冶炼和精炼,“听着简单,实际上太复杂了。”
“三山岛金矿是全国唯一一个海底采矿的金矿,今天我就带你们去海底采矿场体验一下。”孙绍斌玩笑似的说 ,说不定还能听到海浪的声音。一番话,让记者心痒不已,这时,杨智辉不禁有些羡慕。“我在矿上待了三年多,一直没机会下矿。”她说,国家有法律规定,女同志不准下矿。
◎记者体验
地下247米,粉尘很呛鼻
当天下午2点左右,记者来到矿区。“请大家换上工作服,戴上头盔。”在一间更衣室里,采矿场滕经理对大家说,虽然矿井很安全,但“入井三分险”,一不小心就会磕着碰着 。随后 ,滕经理还给每人发了一个矿灯,这种矿灯除了用于照明外,还可以在危急情况下被用来报警。
半小时后,一辆矿车载着记者一行进入矿井。“矿井里面的路是向下倾斜的,还有些不平,大家注意安全。”孙绍斌说,这个矿井最深可达到海平面以下600多米。
由于矿井狭窄,矿车发动机发出的“隆隆”声音显得格外大。在深入到 100多米时,记者就开始闻到一股呛鼻的粉尘味道,深入到目的地——位于地下247米的X08006采场第5分层时,这种呛鼻的味道让人呼吸困难。“平时大家都喜欢黄金首饰,但有谁知道井下矿工的辛苦呢?他们中的不少人会患上不同程度的职业病。”滕经理感叹道。
X08006采场第5分层仍在开采中,有两个分支矿井还没有被打开,里面堆着一堆乱石头。记者想要靠近拍照,被滕经理一把拉住。“别靠近,这里面有些危险。”滕经理说,“你看见上面的铆钉了吗?是固定岩层的。”记者抬头看到 ,头顶上方的井壁上有不少“铁片”。据介绍,打矿井可能会造成上下左右的井壁断层,为了保证工人安全,工作人员就用长铆钉将一个个具有潜在危险的岩层固定住。
全是机械化,设备很先进
记者在现场没有见到打井的矿工,也没见到推拉矿石的场景。“现在都是机械化操作,人工打矿井 、用独轮车推矿石的年代早就过去了。”孙绍斌笑着介绍道,如果一个老矿工来到现场,他可能根本不懂得如何操作这些机械。
滕经理带记者一行来到第5分层下面一个井道,黑暗中一辆大卡车迎面而来,“隆隆”声在矿洞内的回声非常响亮。“这是拉矿石的车,是沃尔沃牌的大卡车,没想到吧?”滕经理有些得意地说,“以前的老矿工怎么会开这种大卡车呢?”
随后 ,滕经理又带记者来到一处井道,展现在眼前的是一辆白色的卡车,看起来样子有些奇怪。“这种卡车是电卡,比沃尔沃牌卡车更好,不光声音小 ,还节省能源。”滕经理说 ,这种卡车是从瑞典进口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矿车,全矿一共有三辆。
在这辆电卡旁边 ,记者看到一个在井壁里打洞而成的“办公室”,里面放置了不少的维修零件。滕经理说,“这相当于是地下维修车间。”记者发现,井道内有不少的水洼,据滕经理介绍,这些都是地下水渗出来的。
“井下除了新鲜空气,什么都不缺。”孙绍斌说。
过程像磨面,磨出金粉来
在井下待了大约近1个小时,记者才出来。“这些矿石基本不用矿车直接拉出来,而是通过提升机提升到地面。”滕经理带记者来到一堆“乱石头”前,说:“这可不是乱石头,里面藏着金子呢。”这堆“乱石头”就是被采出来的矿石。
在矿石堆下面,一辆挖掘机和几辆卡车正装载矿石拉向选矿厂。“这些矿石还不能直接冶炼,我们要将矿石磨碎,把含有黄金的矿石粉选出来。”孙绍斌说 ,这个过程就是杨智辉所说的“选矿”。
“在以前没有机器的时候,都是人工用石磨将矿石碾成矿石粉,然后用水冲洗,含有黄金的石粉重 ,就会留在最下面,晾干后就是金粉。”孙绍斌介绍,这个过程就像以前磨面,用石磨把小麦磨碎,把麦麸去掉,剩下的就是细面粉。现在实行机械化后效率更高了,不过,工作原理仍然是将金粉“磨”出来。
孙绍斌带记者来到金矿的选矿厂,他们称它为“八千吨”。“为啥叫八千吨呢?就是因为这个选矿厂每天可以选矿8000吨。”孙绍斌笑着说,“矿石被送进去,在里面经过一系列过程就会将含有黄金的矿石粉就会被分离出来。”剩下的就是尾矿,将被运到尾矿池。
通过之前录制的选矿厂工作视频,记者看到大块的矿石被一点点粉碎后 ,通过传输带运到另一个机器,随后经过几道工序,出来的就是矿石粉。“这些矿石粉被称作精金矿。”孙绍斌说。
大白褂上阵,试管都用上
在整个体验过程中,记者唯一的遗憾是没有见到精金矿是如何被冶炼成精致黄金的。“山东黄金集团现在为了减少污染,共用一个冶炼厂,不在三山岛金矿矿区。”孙绍斌说,“冶炼黄金的过程只能通过视频看了。”
在看视频之前,孙绍斌向记者讲述了以前古老的冶金方法。“以前,会把金粉在高温里烧,直至融化。”孙绍斌介绍,然后将高温融化的金液快速放入冷水,冷却后就成了金块。
“当然,这种方法炼成的黄金不纯。”说着 ,孙绍斌带记者回到接待室,打开视频,记者看到,冶炼黄金工作室就像一个实验室,工作人员身穿白色大褂,手里拿着试管。“这是用萃取法提炼黄金。”孙绍斌说,这也是冶炼黄金的方法之一。
孙绍斌介绍,以前有一种老式提金方法,就是“混汞法提金工艺”,既简便,又经济,适合粗粒单体金的回收。他介绍,现在我国不少黄金矿山还沿用这一方法,但这一方法太过落后。随着黄金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混汞法提金工艺也不断得到了改进和完善。由于环境保护要求日益严格,有的矿山取消了混汞作业,被重选、浮选和氰化法提金工艺所取代。
“一吨矿石从地下采出,然后经过这一道道工艺,才变成了黄金。”孙绍斌说,整个过程非常漫长、复杂。
◎幕后故事
金矿中的大学生干起活毫不逊色
为了金矿长远发展,近几年三山岛金矿引进了很多大学生。“别看他们是大学生,有些还是90后,他们可一点儿也不逊色。”孙绍斌颇为骄傲地说,这些大学生是三山岛金矿的“精英团队”。“为了锻炼他们,不论是谁,男同志都要下井。”
“我第一次下井时 ,抱着强烈的好奇心。”大学毕业的班员吕君涛说,“井下与地表的空气味道的确不一样,有点刺鼻,况且环境潮、阴、暗。”
入井意味着步入危险。“但真正下井了,谁也不会想那么多,只想着操作机器。”班员赵纯龙说,“在每天的上下班中,我们亲手把凿岩台车的电缆和水管接上解下,操作凿岩台车,在采场凿岩作业。”
“他们都跟我年纪差不多大,但是他们都很成熟。”杨智慧说。一直在地上负责办公室工作的她,语气中有些“醋味儿”。
传说中的狗头金老矿工都没见过
关于金矿有不少传说,其中狗头金是最流行的。狗头金通常由自然金、石英和其他矿物集合体组成,以形似狗头而得名。孙绍斌说,狗头金分布稀少,被人们视为宝中之宝,烟台的金矿中,只在招远市被发现过。
“以前人工挖矿井的时候,看见反射亮光的石头都会仔细看看。”在三山岛村井下干过十几年矿工的施钟盛说,他一辈子都没有见过狗头金,也从没有听说过有谁淘到这种稀世珍宝。
据相关资料,我国最近一次发现狗头金是在1997年6月7日。当一个红彤彤的大金块出现时,青海省门源县寺沟金矿第13采金队的工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个重达6577g的宝贝,形状酷似一对母子猴 ,只见“母猴”席地而坐,怀里抱着一只可爱的“小猴”。在金块另一侧的下部,还有一只乌龟正在悄然爬行,龟头前伸高昂,似乎正在观察着周围环境,露出的一只前足和一只后足活灵活现。整个造型动静搭配自然,惟妙惟肖,可谓鬼斧神工。
责任编辑:晓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