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尴尬境地 国有地勘单位欲实行分类改革

2013年03月22日 8:42 1501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矿权争议
  而除了国有地勘单位沉重的历史包袱,产权问题也不容忽视。
  金航认为,产权缺失也使地勘单位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使地质人看不到希望。地勘单位的产权应该就是探矿权和它转换成的采矿权(也是地勘单位的唯一产品),包括对它们所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力权。
  调研报告认为,地质找矿成果与国有地勘单位发展二者之间的联系没有建立起来,这是地勘单位发展能力薄弱和职工生活贫困的根源。
  金航介绍道,过去地勘单位找的矿基本交给国家,在上世纪90年代,地勘行业低迷,一些国有地勘单位为了过冬,廉价将手上矿权转让,“如今我们手上根本没有矿权”。现在探矿权主要实行招拍挂,地质队由于资金实力比不上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体老板,所以一些探矿权经常被社会资本拍走。
  这也造成一方面,拥有技术和经验的地质队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上拿不到探矿权。因为每个地质队后边都站着一个资本代理人,手中高举着写有“N+1”的牌子,地质队出价多少,他总是会多出1万元。而牌子上边还写着一行小字:“多投的钱,从雇佣地质队中补回来。”
  另一方面,拿到探矿权的大大小小的投资者并不懂地质找矿。他们想的是如何炒作探矿权,圈而不探、待价而沽,或者用极低的价格压榨、剥削勘查单位和地质劳动者。由此,搞乱了勘查市场,影响了找矿突破。
  “N+1很正常,如果搞招拍挂,90%的地勘单位竞争不过社会上的单位,经济实力有限。地勘单位给人找矿就是给人打工。”金航说。
  但也有人质疑,如果给国有地质勘探单位配置矿权,是不是会造成国进民退?前述业内人士表示,以后划分为公益类的地勘单位,国家将不会配置矿权。而对一些转为企业的地勘单位,则考虑会配置一些矿权,“这等于是扶上马送一程”。
  内蒙古在地勘单位转企方面走在前列,而对于转企的国有地勘单位给予很多优惠政策。内蒙古剥离地勘单位沉重包袱如离退休人员经费问题等,自治区财政连续几年都每年投入20多亿元用于地质找矿,增加资源储备,并规定政府出资勘查的矿产地,有偿转让后提取10%奖励地勘单位。
  为了支持地勘单位勘探、开发一体化发展,内蒙古给新成立的三家公司配置了部分矿业权,使地勘部门拥有资源,加速了骨干企业培育,迅速形成支柱产业。因此地勘行业也有“内蒙古模式”的美名。
  “我觉得不能叫模式,模式是可以仿照的,但是他们的做法没法学,因为各个地方不一样,这与资源丰富程度和地方政府重视有关。”上述业内人士说。

[1] [2] [3]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