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十四代金属工艺传人洛桑扎西

2013年03月19日 15:59 768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金属器皿

QQ截图20130319155326

藏族十四代金属工艺传人洛桑扎西

QQ截图20130319155352

藏族十四代金属工艺传人洛桑扎西

QQ截图20130319155400

藏族十四代金属工艺传人洛桑扎西

  洛桑扎西于1964年出生在梅里雪山脚下,俗称“鸡鸣三省”的德钦县羊拉乡羊拉村一户名叫“安从”的工艺世家,“安从”意为“银匠之家”。他的父亲洛桑西劳是藏区出名的金银传统工艺师,解放初期,他制造的银碗、银刀、银腰带被州内外藏民称为“羊拉刀子”、“羊拉银碗”、“羊拉银腰带”。洛桑扎西的童年是在父亲洛桑西劳的匠铺里度过的。洛桑扎西勤奋好学,他不仅熟悉藏文和汉文,还了解梵文。洛桑扎西初中毕业回乡后,他作为本家庭十四代民间工艺传承人,跟着父亲走南闯北学艺。
  洛桑扎西开创的藏族民间工艺事业与香格里拉和“三江并流”世界级品牌的命运联系在一起,随着迪庆香格里拉与“三江并流”旅游品牌名扬国内外,洛桑扎西的工艺品也随之远销国内外,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在大力提倡保护和开发民族文化的今天,省州县领导、宗教人士、专家学者、媒体记者、不同肤色的老外已成为洛桑扎西民间艺术事业的参谋和朋友。因此,他成为了迪庆香格里拉这块净土上广为人知的大人物。
  1984年,年仅20岁的洛桑扎西离开老家,带着传统的锤子、钳子、风箱等简易工具,到德钦民族银制品厂学艺创业。从此,洛桑扎西的命运与民族银制品厂紧紧联系在一起。为了让这个即将破产的民营企业重新崛起,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他坚持科技创新,以市场为导向,创出一条走出雪山,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生财之道。1993年他担任银制品厂厂长后,该厂成为藏区小有名气的现代民族银制品厂。难怪工人们说:“是扎西厂长救了厂子,让我们工人有饭吃”。
  扎西的家庭是羊拉有名的金属工艺世家,至今相传已十四代。十四代酷爱民间工艺的家人延续着金属匠世代相传的手艺,造就了洛桑扎西执着的工艺传承精神。洛桑扎西家的金属工艺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得到一定程度发展,金属工匠队伍中不仅有普通劳动人民,而且还有喇嘛宫吏和社会名流,还拥有不少烩炙人口的传说。他家的故事是从描写一个铁匠鲁桑热钦传世开始的。他家祖辈的经文上有一种“嘎瓦南布”的传说:“我是铁匠鲁桑热钦,金属工艺代代传,手持锤子,信奉天魔鬼神,耳边常感橐龠呼呼响,铁锤叮叮当。”

  藏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民间工艺美术绚丽多彩,是中国文化艺术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族工艺美术品绝大部份是金、银、铜、铁材料制作的,尤其是装饰部份更是以金银珠宝为主。这与藏民的生活环境有关。一个比较富有的牧女,着装佩饰的价值甚至超过几十万元人民币。每逢佳节或喜庆的日子,藏民们都喜欢争先恐后地把自己所有的装饰品佩戴出来。这既是对财富的炫耀,又是一种美的展示。由于藏族笃信佛教,因而建筑与装饰品的图案具有强烈的宗教象征意味,从中寄托了对神灵的祈求和对实现理想的渴望。这种把信仰、财富、审美融为一体的艺术,毫无疑问是藏族民间工艺美术的一大特点。藏族金属制品,主要分为宗教法器、民族乐器、日用器皿、建筑装饰、绘画艺术五大类。吉祥八宝、曼陀罗、妙翅鸟、命命鸟、龙、凤、雄狮、圣兽、祥云、宝焰等等,也是常用的纹饰,甚至梵文密咒也被作为装饰纹样之一。无不显示出藏族地区能工巧匠的娴熟技艺和极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体现了藏族金属工艺美术的璀璨。
  为了继承和发扬金银世家民间工艺传统,洛桑扎西先后多次到昆明、上海、西藏、四川、江苏等地学习培训。在昆明贵金属研究所深造期间,学到了有色金属冶炼、贵重金属加工、精密铸造技术、金属表面处理工艺技术等等。经过长达六年多的学习培训中,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以优异的成绩回到了民族银制品厂,开始了他的工艺生涯。他担任厂长后提出了“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种求发展”创业思路。他认为要搞活民族银制品厂就必须开发新品、必须在民族民间工艺的基础上引进现代化加工新技术,把传统而古老的民族工艺文化与现代科技相衔接。根据县委、县政府制定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他提交了《藏族民族民间金属工艺生产技术开发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报告,经过省科委和有关专家们的考察,评估论证后,得到了省科委、省计委、省财政厅的认可,并列入了“云南省星火计划”项目。洛桑扎西先后筹措资金186万元,并从北京、上海等地购进了价值120多万元的先进设备,开发了200多种新产品,年生产银首饰5000件及铜制品10000件以上,投入了市场。新产品既保留了传统文化艺术,又引进了先进的科学加工技术,产品深受广大客户的青睐。
  1994年他第一次设计试验成功的千手千眼观音佛像,高达3米、重量288公斤的特大铜佛像获得了成功,第二次设计制造的高80公分重量60公斤的卡瓦格博佛像,由云南省体委和德钦县人民政府作为国礼赠送给日本京都大学山岳学士会,受到了日本友人的高度评价。针对高海拔3300米以上的地区在镀银和纯银产品在库存和使用期间经常出现腐蚀变色的问题,他展开了近两年的反复试验,配制了仿银变色药水,并试制一批镀银件,在高寒地带大气层中试验,经过试验仿银变色药品及镀银产品效果很好。这一技术的开发,有效的解决了高海拔地区银层腐蚀变色的问题。1995年他还发明制作了深受藏民欢迎的装饰品“梅花鹿”五种样品,当年生产了600对,远销全国藏区和东南亚国家。在铸造佛像中,他将传统古老的砂型铸造改为特殊工艺的精密铸造,在传统汞金镀和氰化镀金工艺的基础上新设计了亚硫酸盐电镀镀金和金箔工艺,清除了氰化钾和汞的剧毒物品,同时也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
  趁着迪庆香格里拉旅游热的发展时机,洛桑扎西不失时机地开发了牦牛、犏牛、黄牛、金丝猴、太子雪山图、雪山白狮、藏女打奶、斗牛、藏女敬献哈达、雪山女神、男女弦子舞、锅庄舞、宗教法器、民族用品、各种面具等300多种旅游新产品。1997年在本地活佛的指导下,新设计和生产了响铜制造的太子雪山佛像,并批量上市,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一工艺技术的开发在藏族工艺史上还是第一次,可以说为藏族工艺史上增添了一颗艺术明珠。“土”与“洋”相结合,是藏民族民间工艺文化必须面对的现实,为了提高工人的技术,他多次派工人到昆明、拉萨等地学习先进技术,为弘扬藏民族优秀文化打下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1991年,他创作的《双龙抢宝》荣获云南省第二届群众美术作品展二等奖;1997年他被云南省政府授予“工人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分子”称号;1998年被省政府授予“藏族民间民族首饰生产技术开发”三等奖;1999年被团省委、省科委授予“云南省青年星火带头人标兵”称号,被省文化厅命名为“云南省民族民间美术师”;2000年被团省委、省科委评为1999年度“云南省星火带头标兵”;2001年被省劳动人事厅评定为“民族工艺高级工程师”职称;2002年被省文化厅和省民委命名为“民族民间艺人”;2003年被国家科技部、农业部授予“星火计划先进个人”称号;2004年11月中共迪庆州委授予“科学技术先进工作者”称号; 12月他制作的《圣地卡瓦格博》雕塑荣获中共州委、州人民政府“优秀成果奖”;2007年荣获国家博物馆“卡瓦格博佛像”收藏证书、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工艺美术优秀创作奖”和云南省经济委员会“授予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迄今为止,洛桑扎西同志荣获州级以上各种奖项20项,其中国家部级表彰奖项6项,省政府表彰奖项5项,省级部门表彰奖项5项,中共迪庆州委和迪庆州人民政府表彰奖项4项。2000年12月他参加了在昆明举办的中国民营企业交易会、国家政协副主席孙孚凌、省委书记令狐安、副书记王学仁、人大主任尹俊、副省长牛绍尧等领导参观了他的产品并与他合影。2007年省政协副主席马开贤率领省政协少数民族文化与保护调研组一行到德钦县民族银制品厂视察,就德钦县民族银制品厂羊拉十四代金属工艺世家传承艺人、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洛桑扎西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方面进行实地调研,并对洛桑扎西民族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发展的成功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较高的评价。

新疆叶城铜匠世家:拿起爷爷的“乃山丁”

西藏日喀则“孜东铜器”的传承之路

云南蔡家山·百年“铜匠村”

云南会泽斑铜:徘徊在存亡边缘的金属工艺

巫山89岁铜匠坚守古镇70载 只盼手艺有传人

西关铜器不卑不亢诉沧桑 “手工紫铜造”市价涨至一万多

责任编辑: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