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铝极寒调查 落寞了找不到可哭泣的肩膀
2013年03月15日 9:29 12883次浏览 来源: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分类: 重点新闻
危如累卵
企业家的抱怨不限于“差别电价”本身。坐了十年中国铝工业头把交椅的河南沦为重灾区,还有另外一重逻辑。
一个不能掩盖的现实是,过去十年里,河南电解铝曾患上严重的“电价政策依赖症”。在上文提及的那段童年般的美好时光里,电解铝产业日显臃肿,且缺乏忧患意识。
全球铝业巨头俄铝在“煤电铝一体化”上早已珠玉在前,而河南也曾有过短暂尝试。2005年之前,河南一些较先进的电解铝企业效仿俄铝开始了“煤电铝一体化”的试水。但在国家优惠电价的滋养下,河南电解铝企业越来越多地依赖廉价的网电,自备电比例从2005年的70%直线下降至40%,却并没有意识到盛宴已近尾声,危机正在逼近。
与此同时,大量的自备发电机组开始拆除。在2007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若干意见的通知》后,30万千瓦以下的火力发电机组被列入淘汰范围,大多采用十几万千瓦机组的电解铝自备电厂均名列其中。
到2010年5月,优惠电价戛然而止,过度依赖于廉价网电的电解铝企业措手不及,而重建小火电已无可能。
刘立斌事后回忆时形容,“河南电解铝在沉睡中错失了黎明”。
曾是河南电解铝行业引以为傲的“节能先锋”的林丰铝电,目前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严重冲击。该公司就曾在电价优惠时关闭了自备机组,成为河南省内唯一没有自备电厂的大型电解铝企业,生产全部使用网电。电价连续上调后,林丰铝电迫于经营压力关停了10万吨电解铝产能,只剩下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400千安系列”25万吨产能。去年,这家公司在河南省政府的解困帮扶下勉强运行,全年亏损2亿多元。
噩梦刚刚开始。进入2013年,林丰铝电用电价格高达0.63元,比本省拥有自备电厂的企业每度高出0.14元,单月亏损达4000万元,全年预计亏损将超过5亿元。该公司内部人士证实,迫于无奈,其已从2月初陆续停槽减产,“若事态延续,全面停产也许只是时间问题。”
河南电价缘何如此之高?公开信息显示,该省最初的起步电价为0.36元,目前电厂上网标杆电价在0.44元左右,电解铝企业用电需要支付0.64元左右,每度多出两毛钱,折合到每吨产品里就是2800元,占成本的16%。“这两毛钱承载了计划体制下太多的社会责任,按照用电多少来分摊。看似很公平,对电解铝企业却不尽合理。”刘立斌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
这个社会责任指的是电价构成中的“基金”部分。其包括三峡工程建设基金、农网还贷资金、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城市公用事业附加等。在刘立斌看来,铝工业是河南省的用电大户,占据全省社会用电量的1/4和工业用电量的1/3,但其产值和效益远低于这个数量级。这意味着,河南省电解铝企业用较低的产值和利润负担了过高的电价基金。
真正的抱怨源自2毛钱中的另一大块——过网费。河南省有色金属协会出具的一份文件解释称,由于自备电厂的运行可能产生波动,进而影响电解铝的稳定生产,电解铝企业都要连通国家电网,提高安全运行系数,“就相当于买个保险”。电网方面正是抓住了这个命脉,每年收取上亿元的费用,企业只有被动接受。
“被动接受”还有另一层缘由。经过对火电机组的“上大压小”,河南电解铝现有及在建的自备电厂均高于30万千瓦,通常状况下,对于一个用电负荷低于100万千瓦的电解铝企业而言,两三台发电机组已经足够。这意味着,河南电解铝企业已无自建独立电网的可能——两道三台机组不足以维持稳定运行,不支持个别机组的停机检修。
事实上,过网费据有政策依据。在国家发改委有关“自备电厂收费政策”的文件资料中指出,企业自备电厂与电网相连的,应向接网的电网企业支付系统备用费。但该文件并未给出具体数额,为电解铝企业和电网的角力留下了不小的回旋空间。
“这也算一个遗憾。”一位熟悉河南电解铝内情的人士在向《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谈及此问题时说,“国家关小火电时,河南太积极了。”
在邻省山东,高企的电价并没有成为电解铝产业生死劫。据公开的资料显示,该省最大的民营企业山东魏桥集团也已插足电解铝和热电板块,拥有电解铝产能超过100万吨、热电装机总规模300万千瓦。而山东魏桥集团发展电解铝的模式基本绕开了河南面对的束缚。其在自建电厂的基础上,形成独立的内部电网。数十台功率较小的发电机组足以支持百万吨电解铝产能运营。饶有意味的是,即使与大电网联通,山东省内电网方面对电解铝企业收取的过网费仅为河南的八分之一或更低。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