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畲族银雕传人林仕元·“非遗”传承前途光明

2013年03月14日 9:35 505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金属器皿

珍华堂银饰工艺传人林仕元

珍华堂银饰工艺传人林仕元 

  来到福安“珍华堂”银楼,记者专访了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林仕元先生,他的银饰锻制技艺——畲族银器制作,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起源于民间的福安“珍华堂”纯银工艺,可追溯到600多年前,其传世代表作“银槎杯”,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精雕细琢的银匠手艺代代相传,日久弥珍,至今唯有一家商号传承这一绝艺,它就是福安市珍华工艺品有限公司旗下的“珍华堂”银楼。
  林仕元说,畲族是一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为了记载文化发展历史,他们除了口口相传外,选择银器雕刻等符号来记录。所以,畲族银器是中国传统银雕工艺与畲族文化相融合的典型表达,是畲族人民群众的智慧结晶。
  据记载,畲族迁入闽东以来,畲族银器制作便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大量畲族群众的定居,福安畲族银器制作工艺也走出了仅在族内传承的制约而流传世间。清朝中叶,“珍华堂”创始人叶长青只身赴泉州,师从元代银雕巨匠朱碧山的传人,学成回来后,融合当地畲族银雕技法,开设银铺,服务畲民。
  林仕元说,他作为“珍华堂”第三代“掌门人”,其创作的银雕作品,蕴含元代雕刻风格,再加上30多道全手工畲族银器制作工序的创新,使工艺品更加精美。近年来,“珍华堂”优秀作品层出不穷,屡获大奖,其中《凤凰银饰》入选上海世博会。
  林仕元告诉记者,为了进一步挖掘、发展、传承“珍华堂”银雕技艺,2004年,在福安市城区创办了福安市“珍华堂”银楼;2007年,为壮大产业规模,组建了福安市珍华工艺品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已征地10多亩,前期投资500多万元,创办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银雕工艺研发中心和集银器加工、展示、销售等于一体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另外,由福安市政府牵头,解决“珍华堂”银雕技艺的传承问题,从培养后续人才入手,搭建福安职业技术学校和“珍华堂”协作平台,开设银雕艺术专业班。
  现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与繁荣,"非遗"传承一定前途光明。林仕元信心满满。

风情万种的大凉山“彝族银饰”

传统银饰 魅力独特

白银饰器收藏首选纯手工

老银饰 发簪 维肖维妙的绽放发间

Gold fantasy黄金畅想首饰摄影系列作品(二)

Gold fantasy黄金畅想首饰摄影系列作品(一) 

揭秘黄金首饰生产工艺及流程

黄金饰品进入高级定制时代

个旧“吴记”锡铺锡器传人吴满荣:传承祖业自奋蹄

[民间金属手工艺] 长校留坑的打锡工艺

客家锡艺首位女传人的经历

打锡工艺的守望者——朱宝雄 

锡台插红烛洞房花烛夜——访老锡器制作艺人

传统锡器 依旧有人在做

铅锡刻镂技艺传承人:复制青铜器要默念心法口诀

西藏日喀则“孜东铜器”的传承之路

新疆叶城铜匠世家:拿起爷爷的“乃山丁”

云南蔡家山·百年“铜匠村”

云南会泽斑铜:徘徊在存亡边缘的金属工艺

巫山89岁铜匠坚守古镇70载 只盼手艺有传人

 

贵金属资讯

责任编辑: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