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车上的女工:无华绚丽 空中绽放
2013年03月08日 16:8 6020次浏览 来源: 兖矿电铝厂 分类: 铝资讯
在离地7、8米高的库房上空,在不足2平米的操作控制室里,在高温、高粉尘、高噪音的环境中,纤小的她们驾驭着庞大沉重的天车,娴熟地进行着繁重的作业。——她们,就是兖矿电解铝厂质朴无华的天车女工们。
巾帼不让须眉
现年45岁的孔祥英是焙烧车间自电解铝厂建厂以来的第一批女天车工。10年里,她每天穿梭在6米高、150米长的阳极炭块库上空,重复着生炭块进库、焙烧炉装炉、出炉、熟炭块出库、外销炭块装车、卸车等繁重的工作。工作量最大的时候,一个月需要吊运炭块4万多块,她从上了天车就没下来过,连吃饭都自带在车上解决。一个班下来,腰椎、颈椎会疼的直不起来。因为工作要求,炭块吊运时,天车夹具与炭块的间隙只有5公分,吊运中的炭块与已经堆垛好的顶层炭块距离只有半米,如果夹具夹不准或夹具提不到位,极易出现损毁炭块和倒垛事故,直接影响成型、焙烧、组装等一系列的工作链衔接,甚至会导致整个系统停产。为了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孔祥英在岗位上练就了眼明、手快、心细,注意力高度集中,她说“其实这就是个熟能生巧的活”。在日常生产中,成型生块以每组7块,每块2分钟的速度出库,如果不能及时将这些炭块吊运至指定位置,就会导致成型生产阻滞甚至停产。她在整个当班期间都不敢喝水,因为从下车到厕所一个来回要15分钟。由于严重缺水,她的嘴唇经常是干裂的、嗓子是沙哑的。问她想不想换个工作,她笑着摇摇头:“虽然很累,但是习惯了就好了,我觉得干好这个工作挺有成就感的”。
焙烧车间其他8名女天车工中,有3名是孔祥英手把手带出来的。因为日复一日的重复着“前进、后退,上、下,左、右”枯燥无味的档位操作动作,徒弟们经常很烦躁,这时她总是耐心化解、安抚情绪,带着她们一起熟悉设备,了解天车作业要领。现在,徒弟们都练就了一手高超的天车行走、夹块、堆放技术。师傅级的孔祥英在工作中是严肃认真,沉稳冷静的,同时她还是个有名的“婆婆嘴”。每当发现劳保穿戴不整齐、作业操作不规范的人员时,她都会直言絮叨:“你这样可不行啊,都说了一定要多注意安全,这要是出了事后悔就晚了”。她的絮叨,换来了同事们亲切的称呼“老大姐”,换来了她所在班组连续7年保持了堆垛天车作业的安全运转,整个女工岗点被评为集团公司“巾帼标兵岗”。而她本人多次被厂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女职工,获得集团公司“三八红旗手”和“优秀巾帼标兵”荣誉称号,今年更是被推荐为全省煤炭系统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
别样的“空姐”
输送车间是电解辅助生产单位,担负着为电解车间净化烟气、卸载外来运输的氧化铝粉及为电解车间打料的重任,其生产节奏快、生产任务繁重。天车工的工作强度大,每个班次要连续工作6个小时以上,因此自2002年建厂直至2011年,天车工全部是男性。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使他们早早的患上了肩周炎和颈椎病,很多人厌倦了高负荷的劳动,要求调整岗位。这个时候,刚调至输送车间的吕荣,成为了该车间自建厂以来首位女天车工,“男职工能开好的天车,我们女工也一定能开好”。为了尽快适应工作,她努力学习天车的操作技能,很快就掌握了开天车的技巧。1个月后,她取得了上岗证和操作证,正式开始了她离地14米的“空姐”的工作生涯。在繁重的卸车、打料作业中,吕荣依托娴熟的操作技能,在空中灵活自如地调运各种物料、配合检修人员检修设备。中班时,还必须完成83吊(合计249袋,每袋1吨半重)的氧化铝粉打料任务,在长达300余米的仓库来回运转160多趟。她的认真细致,让许多男职工都自叹不如。一开始,大家都担心这位“空姐”不能胜任,可现在,一提起吕荣,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吕姐,真牛!干起活来,比男人还男人”。
吕荣非常清楚天车在整个安全工作中的重要性,每次交接班时,她总是提前30分钟到工作现场,抓紧时间擦拭、清扫设备,对大车小车、主钩副钩、上下限位器、钢丝绳、警铃信号、连锁装置等部位仔细检查,空载试车,查看当班记录,交接双方确认无误后,进入年平均温度达30多度的操作间开始作业。针对车间复杂、特殊的生产作业环境,她和女工友们主动利用休息时间清理、点检、润滑保养天车,仔细查看交接班记录,及时掌握设备状态、反馈信息、排查隐患,先后点检出钢丝绳脱槽、联轴器断齿、电气室空调漏水等多个重大设备隐患,为天车系统的无故障良性运行创造了条件。
粉尘中的青春
在平均年龄只有28岁、工龄却已长达8年的5名煅烧车间原料库女天车工中,高婷年纪最小,只有26岁,她自06年毕业后就一直从事这个工作。在这个“男人当铁人用,女人当男人用的”岗位上,她们每天都要完成100吨以上的石油焦上料和80余吨的石油焦、煅后焦卸车任务。她们的操作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煅前上料速度,进而决定着回转窑系统生产的接续。高婷在工作初期因为缺乏工作经验,总是在经历一天繁重的劳动后,被班组同事抱怨上料太慢,影响工作整体进度。她觉得既委屈又不甘心:“我不会永远比他们差的”。于是,她的努力,让她摸索和实践出了“快、稳、准”的精细操作法:工作中思想保持高度集中,在执行每一项操作前提前预想下一步操作,实际操作中做到“行车稳、停车稳、抓料稳”,最后做到“落斗准”。她的熟练操作,使得操作连续性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也降低了其他岗位的劳动量和工作时间。高婷和女工们担当起了原料班的“主力军”。
在石油焦库开天车,不但要在狭小的天车操作室工作6、7个小时,还要面对高温、高粉尘、高噪音的环境,每天下车后脸上身上都是黑压压一片,耳朵隆隆作响。高婷每天上车前都要仔细佩戴好防尘口罩、披肩、安全帽,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还要忍受着脸部粉尘过敏带来的刺痛涂抹各种防护用品。但她从没有埋怨和退缩,无论再脏再累,她的脸上都挂着完成一天工作后的自豪和成就感。她就是这样,充分展现着年青人特有的朝气和活力,去享受工作,收获成绩和快乐。
“春藏锦绣风吹拆,天染琼瑶日照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天重复着同样的操作,22名天车女工们在高强度的劳动和艰苦的环境下,练就了过硬本领,用劳动和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铸就着辉煌,在无人瞩目下依旧绽放着自己的风采,无声而又高调地诠释着“巾帼不让须眉”的真义。(王 燕)
责任编辑:四笔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