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60年地矿事业对外开放成果回望

——敞开心扉融入世界

2009年10月09日 13:2 844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中国地学在国际上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强大和中国地学的迅速成长,中国地学在国际上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批中国地质学家,在世界地学机构担任重要职务。据统计,“十五”期间,我国地质学家在国际组织中任职近百人次。2004年,张宏仁当选国际地科联主席,直到2008届满卸任,成为这个国际地学组织第一个亚洲籍主席。
  ——中国地学主动参与国际地学事务,中国地质学家以积极的姿态走在世界地学的前沿。很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项目办公室挂靠在中国,我国成功主编了国际地科联的机关刊物《地质幕》,并且由于出色的工作,使该杂志的影响因子从只有0.3多,在几年之后快速上升,达到了2.13。
  ——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地质合作越来越多,内容涉及几乎所有基础地质问题。我们在岩溶地质研究、黄土地质研究、地球化探扫面、国际地质编图、澄江动物群、超高压变质带研究等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1998年国土资源部成立以来,大力推动双边和多边国际合作,逐步形成了国际合作的新格局。与美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以及周边国家签署双边协议、谅解备忘录等,并在土地管理和研究、地球科学研究、矿业开发等领域与有关国家开展了一批具有实质性内容的合作项目,取得了积极成果。积极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地科联、国际复垦协会、世界银行、CCOP 、国际海底管理局、亚太经济合作委员会等10余个国际组织合作,在中国召开具有重要影响的国际会议。
  回顾60年的地学国际合作,李廷栋院士有三个重要的体会:第一,我们走过了从学习西方到自主创新的道路。这个过程中,我们从仰视外国地学,到平起平坐,到以我为主,这个变化,是翻天覆地的。第二,在与世界地学的合作交往过程中,中国地学家越来越自信。因为中国地质现象太丰富了,我们有很多全球独一份的东西,因此在地质科学领域,不仅我们需要世界,世界更需要中国。第三,这种合作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地学人才。

  国际会议:铸造全球矿业对话平台
  在国际矿业有几个大的品牌会议,一直对全球矿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加拿大勘探开发者协会年会,澳大利亚的勘探者大会,还有南非的非洲矿业投资大会。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土资源部就开始积极参加加拿大PDAC年会,10年来,通过PDAC年会这个国际平台,中国矿业加深了对全球矿产资源勘查发展趋势的了解,也在国际舞台充分展示了自身的发展水平和潜力。
  但是,作为矿业生产和消费的大国,中国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品牌矿业大会?1999年10月26日~29日,当国土资源部在大连召开首届中国矿业法规国际研讨会时,这个意图还十分模糊。那次会议,来自中、加、澳等10个国家的矿业界代表17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所谓的外方代表,多半是中国的留学生。
  从那以后,中国国际矿业大会连续举办,到2008年,已经办了10届,规模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不断创新,功能越来越完善,国际化程度逐步提高。在2008年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来自全球49个国家的政府、矿山企业(包括勘探、开采、选冶、技术服务、法律服务等)和重要的矿业投资人(包括企业投资、银行投资)以及矿业研究机构的代表约3000多人参加了大会和展览,其中包括8国矿业、能源或自然资源部部长。世界银行集团、澳大利亚驻华使馆、加拿大驻华使馆、南非驻华使馆都成为大会的支持单位。展览区近3000平方米。人们公认,现在的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已经成为亚洲规模最大、全球四大矿业大会之一。
  中国矿业与国际矿业在对话中沟通、融合,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对话的平台,在30年间见证了矿业的一步步发展:它在上世纪末见证了中国矿业吸引外资的种种努力;在本世纪初见证了中国矿业在国际矿业上渐次增多的话语权;2005年以来的3年,它见证了全球化经济中矿业的繁荣和矿业市场的热烈,而在2008年,它又见证了在全球大的金融危机面前矿业的整体理性思考。

[1] [2][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刘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