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西德向美英转移千吨黄金内幕

2013年02月06日 12:17 1030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贵金属


  “经济奇迹的遗产”
  德国的黄金储备是“经济奇迹的遗产”。二战后,联邦德国(西德)大力发展优势工业,除汽车外,机械制造业、化学工业等齐头并进。从1950年到1970年,西德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惊人的10%以上。
  从历史中汲取深刻教训的西德政府,在货币政策上力求保险。二战后,西德政府几乎没有什么黄金储备,直到1951年,德国央行的前身西德联邦中央银行购买了500公斤黄金。此后,西德的黄金储量越来越多,20年后,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黄金储备国。而在西德民间也掀起储备黄金热潮,其总量甚至超过国家储备。西德阿登纳政府认为,黄金储备一方面可以在国内建立信任,另一方面,危机发生时能在最短时间内将黄金兑换成外币,可以抵御可能出现的货币危机。
  不过,战后被西方盟国和苏联接管的德国人并没有安全感。特别是西德人,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冷战高潮期,非常害怕苏联入侵。由于担心苏联坦克涌入,西德政府最终决定把黄金存放到“尽可能西边、尽可能远离铁幕的地方”。
  其间,西德对英、法、美积累了大量的外贸顺差。它需要这些昔日占领国的军事保护,而这些国家却手头拮据。于是,西德向英、法、美提供了一些贷款,并制定了一个“君子协定”,即西德在这几个国家存放黄金。这样能增加信任,而“占领国”在周转不开的时候,也可以私下挪用一些。之后,西德政府将其黄金储备分散转交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

[1] [2][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