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经济现五大看点
2013年01月31日 9:50 11263次浏览 来源: 《金融时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屈宏斌
2013年复苏将持续
笔者认为以下因素决定了目前的经济增速复苏将在未来的几个季度得以持续:
第一,基础设施。政策宽松已开始见效,基础设施投资回升,其效果将在2013年得以延续。自去年夏以来,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加快,几乎完全抵消了疲软的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的负面影响,并推动了总投资增速的温和回升。目前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同比25%以上)已超过21%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速,并可能在未来的几个季度进一步加快。
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周期长达数年。国家发改委已经集中批复了总投资额达一万多亿人民币的新项目。这些项目的平均期限超过五年,并可能在未来的几个季度全速推进。这需要财政预算(通常占资金来源的25–30%)以及其他融资渠道的持续资金支持。
其中,项目融资仍是一大挑战,但可能有这样几种选择。首先是财政支出。尽管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但财政支出在去年前11个月已同比增长18%。交通运输支出(基础设施的一大支柱)同期增长11%。考虑全部新开工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预计需要2013年财政支出增长在16%以上,而这对于财政状况仍然健康的我国政府而言应不成问题。
其次则是债券发行:债券发行加快并成为基础设施项目日益重要的融资渠道。债券发行量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从2011年末的10.7%攀升至2012年12月末的14.3%。这一趋势可能在未来几个季度得以持续。
此外,在政府换届完成后,地方政府正加紧努力完成十二五规划项目;部分地方政府还提出了新项目计划方案。历史经验显示,投资增速在五年计划的第二和第三年会有所加快,这表明在未来的几个季度投资增速将面临更多的上行风险。
房地产市场:政策、销售和消费需求
第二,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价格和成交量下降的温和调整之后,自8月以来房地产市场开始企稳。8月房地产投资增速走出谷底,新开工面积环比数据开始上升。
未来房地产市场需要密切关注的三点包括:政策、销售和消费需求。政策而言,调控政策不太可能很快放松。值得关注的是,新一届领导层可能会在涉及控制房价方面表现更为强硬。新任总理李克强认为城市化是支持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强大动力,并认为高房价将阻碍这一进程。尽管如此,除非房地产价格显著回升,否则不太可能出台更加严厉的房地产紧缩措施。政府希望有一个健康的房地产市场的同时也要避免房产暴跌。即使2012年早些时候的温和调整也成为经济增长的一大拖累。在上海和重庆试点的房产税将扩大至其他城市,但这不太可能导致房地产市场的大幅调整。首先,它可能在全国不同地区进行调整以适应当地情况,这会产生不同地方的不同版本。例如,在上海的措施就不同于重庆。在上海,本地居民购买第二套住房和非本地居民购买第一套住房适用0.6%的税率。在重庆,对别墅、豪华公寓以及未在当地就业或经营公司的非永久居民拥有的第二套房每年适用税率为0.5–1.2%。这一税收对高档住房和购买第二套房的影响可能更大,从而有助于遏制房价和投机。
销售而言,影响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两个:真正的终端用户需求和资金的可获得性。受人口和城市化进程的支撑,终端用户需求始终存在,例如,适婚年龄段(20-35)人口将基本稳定在全国人口总量的23%左右直至2015年;每年依然有超千万的人口从农村迁到城市。而资金的可获得性也不是问题。尽管40多个大中城市还在实施二套房限购,但房价下跌拉动房地产成交量自二季度以来强劲反弹。此外,宽松的货币政策(包括两次降息和M2增速的加快)可能在未来几个月继续支撑房产销售。
随着房地产市场回暖和居民收入的增长,居民消费需求可能得到提升。首先,房地产市场的回暖正推动住房相关耐用品的消费需求。如数据所示,家用电器、装饰材料以及家具的零售紧跟房地产销售量。随着第二季度房地产销售量开始回升,相关零售同样强劲。
其次,家庭收入增速保持稳定。前三季度农村家庭收入实际同比增长12.3%,而城镇家庭收入同比增长9.8%。尽管劳动力市场疲软,但并未出现如2008-09年的大裁员。相反,总工资收入强劲增长,同比增速超过20%,接近十年来的最高水平。这将有助于零售的稳定增长,零售在2012年第三季度末开始改善。
与此同时,外部挑战依然存在。外部需求仍然疲软。美国财政悬崖虽然得以避免但财政紧缩仍将在2013年持续,增税和政府支出的削减将持续到2014年。增税无疑将抑制消费和企业投资支出,拖累GDP增速下滑,并远低于潜在增长水平。更令人担忧的是,欧洲的经济增长仍然疲软,其结构性问题在短时间内几乎不可能得到解决,2013年经济增速可能最好的情况是零增长。所有这些意味着中国出口商将不得不面临一个更长的外部需求疲软周期。
即便如此,中国的出口商仍在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据世贸组织的预测,2012年世界贸易将增长2.5%,2013年将增长4.5%,这与2011年5%的增速相比有所放缓。日前公布贸易数字,显示2012年我国贸易增长6.2%,笔者预计2013将增长9%,轻松超出世界的平均水平。尽管发达经济体增长放缓,但中国与经济相对较强的新兴市场国家之间的贸易联系仍在不断增强。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