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非遗金银铜“花丝镶嵌”技艺复兴路

2013年01月04日 13:42 791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金属器皿

4156

国家非遗金银铜丝“花丝镶嵌”技艺

金镶多宝蝴蝶簪

金镶多宝蝴蝶簪

金镶珠石点翠簪
金镶珠石点翠簪


  素有“燕京八绝”之首的花丝镶嵌,相比起景泰蓝玉雕、宫绣这些赫赫有名的工艺,它似乎显得是那么的默默无闻。在经过了历朝历代的兵荒马乱、万世沧桑的洗礼轮回,它独领中国封建王朝宫廷技艺的至高点足足2000余年,这是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将其遗忘的。它的高贵与华丽亟待着世人的细心发现……


  千年传承,古今一绝
  花丝镶嵌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又被称作细金工艺,是将金、银等抽成细丝,以堆垒编织等技法制成。镶嵌则是把金银薄片打成器皿,然后錾出图案,或用锼弓锼出图案,并镶嵌宝石而成。
  我国的花丝镶嵌工艺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雏形,在明代已达到高超的艺术水平。明代北京银作局制作的金冠、凤冠和各种首饰,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明代艺人用极细的金丝编织成的万历皇帝金冠,高24厘米,重826克,完全由518根直径细达0.2厘米的金丝编织而成,表面没有任何接头痕迹。冠身薄如轻纱,空隙均匀,金冠上饰有二龙戏珠图案,造型讲究,姿态生动,连龙身细鳞也都是花丝掐成,堪称一代杰作。
  到了清代,花丝镶嵌工艺进一步发展,分工更细,逐步走向专业化生产。全行业分为实作、镶嵌、錾作、攒作、烧蓝、点翠、包金、镀作、拔丝、串珠等11个专业。清代宫廷的金银工艺风格与明代不同,更加精细,装饰亦更加繁琐复杂,名品不断涌现,如今很多都成为国宝奇珍。故宫珠宝馆陈列的金瓯永固杯、银六方盆金桃树盆景、金嵌珠宝朝冠顶、“金枝玉叶”大盆景、“点翠花鸟”大挂屏、银质烧蓝“鹤鹿同春”等,均是这一时期的工艺精品。


  深陷低谷,苦苦寻路
  解放后的花丝镶嵌也有过短暂的辉煌,1958年,北京花丝镶嵌厂成立,曾有1000多员工,直到80年代,这个厂的生意还是不错的。当时我国的手工艺品在国外的销路很好。上世纪80年代末,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制裁,出口订单数量锐减,厂里的经营状况就不如从前了,一直到2002年破产。破产后,所有的人都需要重新找出路,不少技工都改行蹬三轮、当环卫工人、开出租车,能够继续从事花丝镶嵌行业的,仅50人左右。
  其实和许多中国传统工艺一样,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花丝镶嵌这门古老的皇家工艺也面临着相当大的冲击,整个行业陷入难以适应,后继无人的窘迫处境。直到进入新世纪,随着民族产业的逐渐复兴,花丝镶嵌才终于逐渐挖掘出另一片天地。


  铿锵之行,眼望复兴
  花丝镶嵌大师白静宜在北京花丝镶嵌厂担任设计师期间,设计的作品“凤鸣钟”,在1983年在东南亚地区钻石首饰设计比赛中获最佳设计奖,是迄今为止我国花丝镶嵌作品在国际上荣获的高权威奖项之一。
  白静宜大师从事珠宝首饰及案头艺术品设计已五十余年,为当今我国工艺设计界硕果仅存的老一辈设计大师,多年来在“花丝镶嵌”工艺技术的传承和创作设计上成绩显著。2008年,既国务院将“花丝镶嵌制作技艺”正式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之后,白大师被评定为这一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谈到自己所继承的花丝镶嵌这门绝学,白大师更是感慨万千,在浩瀚的中国文化长河中,花丝镶嵌闪耀的魅力是独特的,它经历了千年洗礼,每一个作品几乎可以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化。而这些华丽的作品,同时也象征着这门古老工艺所走过的铿锵之路。
  另人欣慰的是,近期,珠宝奢侈品牌-昭仪新天地与白静宜大师合作创建了花丝镶嵌传承基地,致力于花丝镶嵌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让这一具有悠久历史和中国特色的宫廷工艺经典,重获生命力,相信这必将促进传统工艺顺应市场趋势,与现代商业模式相结合、与国际流行元素相融汇,使这项古老的工艺走向复兴之路。

金属艺术专题:铜韵·梦想第二届中国(铜陵)国际铜雕艺术展

创意金属工艺品· 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中的金属印象

 

抢救老工艺传统绝活·金漆镶嵌

西关打铜工艺 · 千锤方成器 百载有余温

中国国家博物馆文创产品:纯银中华第一龙

北京胡同里的行脚商与铜响器

广府西关铜器·亦传统 亦新潮

河南烟云涧青铜器制作 · 承传统 向未来 [走近洛阳非遗]

海南黎族铜锣蛙密码解读

云南蔡家山·百年“铜匠村”

巫山89岁铜匠坚守古镇70载 只盼手艺有传人

西藏日喀则“孜东铜器”的传承之路

“铜器一条街”重塑广州恩宁路生机

 

黄金收藏:世界黄金制品大观

黄金艺术品收藏秘笈

非遗技艺编制金丝皇冠亮相山西

纯金版“故宫心经锦囊壶”等上市 以故宫珍品为原型

新型纺织品金属制品1【现代金属工艺品】

 

“ 莱芜锡雕” 王千钧:先把手艺光大 再把生意做大

云南非遗锡器制作传人程林· 一心一向往

[民间金属手工艺] 长校留坑的打锡工艺

客家锡艺首位女传人的经历

打锡工艺的守望者——朱宝雄 

锡器和打锡

火与锤的艺术 金家锡壶

锡台插红烛洞房花烛夜——访老锡器制作艺人

传统锡器 依旧有人在做

铅锡刻镂技艺传承人:复制青铜器要默念心法口诀

责任编辑: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