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会议前瞻:实体经济将获更多支持
具体措施可能包括进一步减税、加大兼并重组力度、鼓励科技投入等
2012年12月07日 8:54 9658次浏览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分类: 重点新闻
增长 中速将成长期趋势
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市场普遍认为,这一提法淡化了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要求,更强调增长的质量问题,而增长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实体经济能否健康发展。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测算,随着15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于2010年开始负增长,推动过去30余年高速经济增长的劳动力和资本供给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条件,都趋于减缓经济增长。保持未来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提高潜在增长率,主要手段要么是提高劳动参与率,要么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表示,如果未来我国服务业比重持续提高,制造业比重持续下降,由于服务业的效率改进慢于制造业,那么整个经济增长速度就会下降。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绝不意味着工业与服务业的此消彼长,而是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产业链的分解分工进而向服务业的延伸。因此必须在深度信息化和新型工业化的基础上,依靠科技创新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应基于市场机制,依靠企业来实现这种转型。
根据多方预测,尽管明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可能略高于今年,但是制造企业的情况却可能比今年更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明年经济总体的特点将是平稳,无论是物价方面的压力,还是增长进一步下滑的压力,都会比今年减小。但是企业的日子并不会好过,可能出现全面洗牌,坏的企业全面退出,好的企业不断成长,这是经济转型的必然。
从中长期看,我国工业发展也面临很大的压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说,当前中国工业发展面临新机遇,但是也遇到了新挑战。这些挑战包括六个方面:经济增速放缓导致“速度型效益”加速缩水;国际竞争加剧,市场重心可能转移;资源环境约束明显加强;综合成本上升,外需下降,传统产业盈利空间急剧缩小;行业利润分配严重失衡;挺过“阵痛期”与追求短期目标矛盾。
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副主任吕政表示,工业增长属于供给的增长,当前工业增长面临的成本压力上升,社会责任成本上升,科技方面又缺乏重大突破,中国工业从高速增长转入中速是中长期客观趋势。
为此,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汪同三提出,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要把提高经济效益放在重要位置。此外在微观方面,要努力创新求进。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