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会议前瞻:实体经济将获更多支持
具体措施可能包括进一步减税、加大兼并重组力度、鼓励科技投入等
2012年12月07日 8:54 9526次浏览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分类: 重点新闻
综合中央近期表态和专家学者观点,2013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将突出结构调整、保障和改善民生;以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为实体经济营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加宽松良好的环境、切实办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为重要着力点。
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多管齐下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很可能成为明年经济政策的一个亮点,这一思路预计在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体现出来。
2012年1-10月我国工业运行情况
实体 制造业困难的一年
十八大报告提出,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2012年是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困难的一年,年初以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持续负增长,直到9月才因国家稳增长政策显效而转正。因此,当前强调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我国经济运行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工业运行减速的幅度较整体经济还要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被认为是保证经济增长8%的充分条件。然而早在9月初,工业和信息化部就把2012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增速从年初的11%下调1个百分点到10%。从已经公布的前10个数据来看,最低的8月份只同比增长了8.9%。
“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工业经济整体上处于下行趋势,而且增速下滑的幅度超出了预期。造成工业经济下滑的原因,既有供给层面,也有需求层面。其中,供给层面主要体现为潜在产出增长率的下降。需求层面主要体现为产出缺口为负,而且偏离程度很高。”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说。
从数据上看,9月份开始工业生产有所回暖,但是在企业层面生存状况仍然较为困难,尤其是中小企业。中国社科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罗仲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从他最近走访的多家企业情况看,中小企业主认为当前经营情况确实已经到了低谷,但是何时能够反转还看不清楚,他们对明年形势并不乐观。
经营困境带来了实体经济“空心化”风险日益加大。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规划所朱金周博士表示,我国金融体系脱离服务实业的本位、社会资本虚拟程度不断高涨、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偏低、实体企业尤其是中小实体企业面临生存困境等问题,正不断持续侵蚀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基础,进而导致我国实体经济“空心化”的风险日益加大。全球性经济不景气以及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再工业化”亦强化了这一风险。
据朱金周分析,制约实体经济发展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很多,既有顶层设计不到位因素,又有市场因素,也有企业自身的问题,是多重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但最根本的原因无疑是推进实体经济的生产关系已经与生产力不相适应。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已经超越“供小于求”和“低成本优势”的发展阶段,而无论体制改革还是企业创新能力都没有跟上实体经济生产力的发展,由此造成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不匹配是实体经济利润率偏低、产业空心化的根本原因。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