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瓷存环保问题 专家力推“自生釉”技术

2012年11月21日 11:57 484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作为一直以来被国家环保部门所公认的“高能耗”“三废多”“重金属超标”行业,存在环保和食品安全问题的陶瓷产业必将感受到强劲的环保政策压力。
  记者在数月调研中了解到,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国家级专利技术——“自生釉(新型透明高档陶瓷泥料及工艺)”实现了陶瓷技术革命,达到了陶瓷生产“低能耗”“三废少”“铅镉溶出量低”的目标,但面临四大推广瓶颈。有关专家指出,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采取四大举措力推该技术,对推动陶瓷产业结构转型、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摆脱陶瓷企业出口困境意义重大。

  传统制瓷工艺导致中国陶瓷售价不到国外十分之一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相关人士告诉记者,2011年中国陶瓷产量高达200多亿件,位居世界第一。对这一可喜数据,不少业内专家反而忧心地表示,由于当前我国陶瓷生产普遍采用的传统制瓷工艺,存在“高能耗”“三废多”“重金属超标”等问题,因此产量越大,环保和食品安全问题就越突出。
  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刘垚牵头完成的最新课题研究结果显示,在传统制瓷工艺中,传统窑炉工序的能耗占陶瓷总成本的比例高达30%。“以我国约1000家陶瓷企业计算,传统窑炉工序烧制过程年耗电量高达7.5亿度左右。以近三年我国陶瓷年均出口250万吨计算,其耗电所需标准煤年均高达300万吨。”
  除高能耗外,高污染也显而易见。记者在江西、福建、北京、内蒙古等地调研发现,绝大多数陶瓷企业采用的传统窑炉工序,在修坯等研磨过程中易产生大量粉尘,烧瓷过程易产生大量含有二氧化硫、苯酚等有害工业废气,生产后须排放大量工业废水、废渣,造成二次污染。
  河北唐山陶瓷集团总经理孙靖指出,当前我国部分陶瓷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硫及粉尘,对人体和环境造成较大损害。
  此外,目前我国陶瓷用水重复利用率仅为40%,远低于发达国家90%的水平,含有大量重金属物质的陶瓷企业废水排放量年均高达3.8亿吨。
  更应被重视的是,传统的制瓷工序,尤其是高档陶瓷的“制釉和装饰工艺过程”易导致成品瓷器的重金属含量超标。据记者了解,我国陶瓷的“铅镉溶出量”的国家标准为5.0ppm(毫克/升),无法达到更为严格的欧美标准2.5ppm,致使大批中国出口瓷器因“反倾销”等各种理由而被欧美国家封存、退回。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最新通告显示:2012年4月,欧盟对中国日用厨餐具反倾销抽样结果予以确认;9月,墨西哥对进口自中国的陶瓷餐具启动反倾销调查;本月,欧盟对原产于中国的日用瓷餐具正式做出反倾销裁决……
  “传统窑炉工序的上述弊端,不仅使中国陶瓷企业出口陷入困境,还直接导致中国陶瓷的售价还不到国外产品的十分之一。”主营陶瓷贸易的北京三五九公司总经理温少强举例说,2011年我国出口日用瓷平均单件换汇仅约0.3美元,远低于0.87美元的世界平均单件出口价格。“我国陶瓷企业出口利润率综合测算,一般仅为2%-3%。”

[1][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