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中铝“80项目”:科技引领行业示范

2012年11月06日 10:17 613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铝资讯

1

中铝“80项目”全景图

  “今年底,中铝重庆80万吨氧化铝项目有望实现达产达标。”10月31日下午,当中国铝业重庆分公司总经理丁安平在洒满阳光的办公室说出这句话时,流露出一种欣慰和坚定。
  窗外,6年前还是南川大娄山北部山脉的一片荒芜之地,如今正以业内“最美厂区”的姿态,进行着多项“世界第一”的生产。
  作为重庆直辖以来一次性投资最大的单个工业项目,“中铝80”从不被业内看好的“烫手山芋”奋斗为综合指标全国领先,其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项目的成功,更是一份国有企业的担当,一次战略眼光的实践,一个行业发展的示范。
  助推重庆打造“铝加工之都”
  2006年4月22日,同样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由重庆市政府与中国铝业公司联手打造的中国铝业重庆80万吨氧化铝项目正式落户南川。奠基当天,副市长童小平宣布,我市打造铝工业产业链的发展思路真正成为现实,重庆“中国铝加工之都”建设由此拉开序幕……
  把如此定位赋予一个工业项目,“中铝80”于重庆的意义,可见一斑。
  作为市发改委负责人,杨庆育一直在具体负责该项目前期推动工作。据其介绍,重庆是我国铝土矿资源富集的地区之一,铝土矿远景储量预测为6.7亿吨,主要分布在南川、武隆延绵地带。“那是一座没有开发的金山!”杨庆育说。但是,如果没有科学开发利用,藏在深山的“金娃娃”永远也不能成为造福老百姓的财富。
  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早在2003年,市委、市政府便正式提出:加快发展氧化铝,建设重庆铝工业基地。
  自此,市发改委开始从铝产业链的终端西南铝业的铝加工往产业链前端推移,提出形成“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这样一条符合重庆实际,价值含量高的长产业链。
  一方面,是重庆发展的急迫需要;另一方面,在重庆开发铝土矿生产氧化铝,却在整个业内不被看好因为这里的铝土矿埋藏深、矿层薄、含硫高、铝硅比低,许多专家认为开发意义不大,更重要的是,国内外利用该类铝土矿生产氧化铝没有任何实际经验,能否成功,变数极多。
  面对考验,中铝站了出来!2006年3月11日,在北京的一场瑞雪中,重庆市领导与中铝高层握手,双方签订“联合建设中国铝加工之都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中铝将立足南川这一国内铝土矿资源富集且尚未大规模开采的唯一区域,发挥自身技术、资金、管理等优势,投资60多亿元,建设中国铝业重庆80万吨氧化铝项目。
  之所以接下这样一个“烫手山芋”,中铝高层有着自己的解读:彼时,我国氧化铝产能迅猛发展,且铝土矿资源滥采乱挖现象极为严重,导致氧化铝资源日益减少、贫乏。如何充分利用国家的有效资源,开发利用中低品位含硫铝土矿已成当务之急,并将对以后的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铝业牵手重庆的80万吨氧化铝项目,不仅体现了深沉的国企责任,更是一份深刻的战略眼光它的开建,将打开国内地下铝土矿资源宝藏,为我国氧化铝行业可持续发展、充分有效利用地下资源开辟出一条新路径。
  而对于重庆来说,中铝带来的不仅是一个项目,更是一场产业革命“中国铝加工之都”的产业链条,由此真正成型。
  五大工艺实现行业突破
  事实上,在中国铝业的全国布局中,重庆项目肩负着科学利用低品位含硫铝土矿生产氧化铝开路的重任,在技术上的“第一个吃螃蟹”,注定让中铝重庆“80项目”在整个行业成为示范和引领。
  2010年12月26日,中铝重庆分公司生产车间,串联法氧化铝生产线一次投料试车成功的消息,让现场淹没在经久不息的掌声里。“太难了!”公司生产部副经理邓为民几乎是哽咽着努力说出了3个字。这个有着“邓铁人”外号的安徽汉子,曾亲历过中铝在全国的多个氧化铝生产项目,而重庆一站让他体味了最多艰辛,也收获到更多成功的喜悦。
  时间退回到2010年底,中铝重庆分公司所在的南川区水江镇迎来了百年诞辰。在一片载歌载舞的欢笑声中,80万吨氧化铝项目也完成了基本建设。然而,这里却没有欢声笑语,没有隆重的庆祝仪式。因为中铝人知道,项目建成才真正是困难的开始,他们要跨过的第一道坎是打通生产流程。
  “要利用南川铝土矿生产氧化铝,必须采用选矿脱硫串联法工艺,通过脱硫降低矿石中的硫含量,通过回转窑烧结赤泥,提高氧化铝回收率。” 早在中铝的一次决策层会议上,技术流派出身的丁安平就曾指出了重庆“80项目”的“生存之道”。然而,这一工艺在当时也只停留在理论阶段。如何付诸实施?中铝人开始了艰苦的探索实验。
  “按照惯例,世界上生产氧化铝普遍使用两种方法。”邓为民介绍,其中,拜法生产对矿石品质要求很高,在西方国家使用广泛;在中国及俄罗斯应用较多的烧结法,可以应付品位较低的矿石,但能耗高,不宜推广。而串联法工艺则可以将两者的优势结合,“既能用品位低的矿石,还能降低能耗。”
  “南川矿石的低品位、高含硫在渝、黔、川地区及河南铝土矿深部开采具有普遍性,重庆的实验一旦成功,将为这几个区域的铝土矿开采提供范本。”坚守这样的信念,中铝人在重庆“80项目”建设之初,便开始了旷日持久的攻坚克难:实验室里灯火通明、生产现场热火朝天、攻关小组星夜兼程……实验研究、技术攻关、流程优化、设备改造等一系列措施齐头并进。
  “好长一段时间,吃住都在厂里,基本就是"以厂当家"的概念。” 邓为民笑称。而在当时的“80项目”现场,类似的“拼命三郎”随处可见。
  2011年2月,中铝重庆分公司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选矿脱硫串联法的全流程贯通;同年4月,又攻克了因铝土矿含硫高造成中间产品氢氧化铝铁含量超标的技术难题,并实现了工业生产的稳定运行;8月,硫含量超出设计指标的高硫铝土矿浮选脱硫技术难关攻克,系统流程中氧化铝指标全部达标,焙烧产出第一批合格的氧化铝产品;9月,串联法低铝硅比熟料烧成技术成功突破;11月,成功实现了烧结法熟料低碳钠溶出技术的首次工业应用……
  经过一年多的试生产,目前中国铝业重庆分公司氧化铝产品化学指标的一级品合格率达到100%,综合指标达到国内同行业的领先水平。
  据了解,截至目前,中铝重庆“80项目”实施的技改、科技攻关多达100余项,并在5个方面实现了行业的创新突破:
  采用地下采矿、选矿脱硫串联法生产工艺,其地下铝土矿采矿为世界规模最大(165万吨/年),选矿脱硫串联法生产工艺世界首创;
  通过创新生产工艺,氧化铝总回收率近90%,居全世界氧化铝生产企业最高水平;
  全球平均生产1吨氧化铝消耗矿石2.54吨,国内企业平均水平为2.2吨,而该项目矿石单耗仅为1.8吨,最大限度实现了资源节约;
  通过选矿脱硫,项目每年可回收硫精矿3万余吨,是世界上第一条铝土矿脱硫生产线;从回转窑烧结拜耳法系统废弃的赤泥可进一步提取氧化铝,亦是国内第一条串联法生产线,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
  此外,该项目环保总投资近3亿元,通过生产生活用水循环利用实现 “零排放”、熔盐加热和焙烧以天然气为燃料降低环境污染、先进收尘设备合格排放废气、建设生产和环境相宜的现代工厂,全面实现了清洁生产。
  “中铝重庆"80项目"的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成功突破了利用低品位高硫铝土矿生产氧化铝的技术难题,为国内氧化铝企业提供了示范。”行业专家说。
  政府推动形成发展合力
  从一个不被看好的“烫手山芋”,最终成长为综合指标在全行业领先的“明星项目”,中铝在重庆上演的传奇,除了自身的奋斗史,更有赖于政府助推形成的合力。
  今年2月,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传到南川:中石化方面与我市达成协议,同意利用普光气田大湾片区的燃气储备,每天给中铝重庆分公司增加天然气指标。“这是"80项目"今年年底争取实现达产达标最基础的保障!”消息传来,中铝人兴奋不已。
  作为氧化铝生产的必备燃料,天然气一直被视为“80项目”的生命线。早在2009年,为保证中铝项目建成投产,市政府便启动了长寿至涪陵南川延长线天然气管线建设,其管道末端,就在中铝重庆分公司。作为全市能源供应和产业发展的战略性重点工程,长南管道仅用了1年时间便实现通气点火,确保了“80项目”在2010年底的投料试车。
  然而,随着该项目不断扩大生产,天然气的供应问题逐渐成为制约“80项目”发展的“硬伤”。急企业所急,市政府再次就天然气问题向能源部门求助。单是市级领导层面,就曾出面20多次与中石化协商,最终,促成了此次天然气指标的“增量”。
  协调天然气供应,只是一个缩影。面对来之不易的80万吨氧化铝项目,重庆和南川两级政府拧成一股绳,有力助推了项目驶上发展快车道。
  在市政府专题会议上,童小平提出“特事特办”原则,要求为项目建设给予优惠政策;
  市发改委和当时的南川计委、市国土局和南川区国土局、经委、建委、规划、卫生、环保……市级20多个部门和对应的南川各部门形成“多路纵队”,为项目推进全力以赴。
  在南川,80万吨氧化铝项目更是绝对的“一号工程”,领导小组由党政一把手挂帅。项目落户南川,经过了资源全面普查、项目预可研、可研、项目核准4个阶段,每个阶段上百项事务,南川都调动了所有可用能用的力量,采用了倒计时冲刺;短短4个月,全面完成了“80项目”4600亩征地、560户拆迁任务,实现了“零上访、零强拆、零事故”的三 “零”目标;同时,加强水、电、气、路等设施及配套企业建设,为项目建设和建成后正常生产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中铝总部高层曾感叹:“我们在全国做了这么多项目,很少像重庆项目这样,各级政府部门如此默契!这是政府推动有力、各方相互配合、推动速度最快的项目之一。”
  扩产提能谋求更大效益
  一方面,是政府的推动与帮扶,另一方面,则是企业的回馈和反哺。
  据了解,近年来,中铝重庆分公司本着“企地共建、合作双赢、和谐发展”的思路,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就业岗位、改善居民生活等方面都做出了大量贡献。
  公司通过自筹资金,为当地农民建设自来水管网、修筑桥梁、铺设公路,改善当地近600户农民生活条件。解决劳务清理、施工检修、运输、采矿劳动就业5000多人,同时还带动了当地机械加工、运输、石灰、餐饮等相关行业的繁荣。项目建设以来,公司已累计向地方政府上缴税收2亿多元,而在实现达产达标后,预计可新增产值20多亿元,年上缴相关税费约1.8亿元。
  “达产达标并不是中铝"80项目"的终点。”丁安平透露,接下来,公司将进一步扩产提能,向规模化要效益,推动南川铝工业发展。
  就在今年5月,市政府与中国铝业公司签订了最新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中铝重庆分公司将尽快实施40万吨/年扩产计划,届时,利用南川高品位铝土矿,项目总产能将达到120万吨/年。在此基础上,通过实施局部技改,可提升产能至140万吨/年。项目实施完成后,将实现新增产值约15亿元/年。
  与此同时,是深挖附加值,向科技要效益,以提升南川铝产业的整体实力。据介绍,利用自身科技优势,中铝重庆分公司正着力谋划多品种研发,力求形成以常规氧化铝—化学品氧化铝—稀有金属提炼为主线的高附加值高新铝产业链。
  按照规划,该产业链的实施,将形成年产20吨的金属镓、10吨氧化钒和8万吨化学品氢氧化铝(氧化铝)产能,后期还将谋划分子筛和催化剂项目,这些项目可实现新增产值6亿-10亿元/年。 

责任编辑:四笔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