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普报告将中国企业拉进舆论旋涡
2012年10月26日 9:40 8962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重点新闻
行业基本面
上半年,位列A股亏损前十位的上市公司中,航运业2家,钢铁企业5家,铝业1家,电子行业1家,石化行业1家。钢铁企业占据半壁江山。
其中,2011年因净亏104.48亿元而成为“A股亏损王”的中国远洋,今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8.7亿多元,同比增亏21.6亿元。
上半年,全球经济继续疲软,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需求低迷,航运市场运力过剩,供需失衡的矛盾没有改善,这是中国远洋业绩进一步恶化的主要原因。
本报记者查阅中国远洋的半年报测算,截至2012年6月30日,中国远洋的资产负债率接近70.93%,对于航运企业来说,如果负债率超过60%,银行信贷方面也会有所收紧。但对于中国远洋来说,资金周转似乎还没有达到捉襟见肘的局面,半年报显示,其尚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408.18亿元。
航运专家陈弋就对本报记者预计,远洋市场可能要到2013年才会有起色。
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主持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中国远洋董事长魏家福说,虽然中远散货船队还在亏损,但集装箱船队三季度开始扭亏为盈。
另一个期待否极泰来的则是钢铁行业。今年以来,钢材价格市场持续低迷运行,钢价自4月中旬开始下跌,且跌势在进入7月份之后加快,截至8月末,主要品种累计跌幅甚至超过20%,创下2010年以来低点。
一家大型钢铁企业的管理层告诉本报记者,尽管铁矿石等原料价格也在快速回落,但原料毕竟有一定采购周期,尤其是对大中型钢铁企业,前期偏高的原料成本也成为钢铁生产企业亏损加剧的另一大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9月份的钢材价格开始反弹,令钢铁企业的盈利情况又有所好转,而进入10月份后的钢市表现以及低成本原料的逐渐使用,令钢企扭亏为盈的概率增加。
本报记者咨询的多方钢厂、贸易商和业内人士认为,在过去的一个月中,现货价格已经强劲上涨12%,但随之而来的却是需求透支成交转弱,钢铁企业的经营改善,恐难持久。
在标普的报告中,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被列为财务风险“极大”。
“外行”看热闹?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评级机构人士指出,标普将中国大型企业与国外成熟市场的大型企业相比,是不合理的;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大型企业仍在成长和扩张之中,难免会有一些问题,但财务风险不宜夸大。
标普认为,整体来看,中国大型公司的盈利能力在2009年至2011年有所下降,因中国经济在2011年下半年开始放缓,几乎所有行业部门的盈利能力在2011年均较2010年下降。鉴于2012年经济状况继续放缓,盈利能力可能进一步下降。
“一家之言而已,财务风险不等于信用风险,没必要反应过度,况且标普已经说明没有考虑政府或集团支持因素。”一位评级业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对于铁道部,标普分析称,“我们相信铁道部在面临任何潜在财务压力时极有可能从政府中获得支持。”
对于这份看空中国企业的报告,国内某大型评级机构高管并不认为存在阴谋论,“评级机构本来就该有自己的声音,这很正常。”他称,国际评级机构以国外的眼光来看中国,它们主要通过财务报表,看到了资产负债率上升,所以觉得财务风险很高。
上述主管工商企业评级的人士称,中国经济还处于高速增长期,与成熟市场不一样,国外大型公司往往占据一定的市场地位,拥有自己的技术和产品,规模很大,毛利率很高;相形之下,国内企业仍处于扩张期,负债率不断上升,同时盈利能力比较差。
“老外对中国市场没有概念,他们不了解其中的游戏规则,直到这几年才初步了解政府信用。”一位债券私募经理说。
这并不是国际评级巨头的第一份争议报告。去年,穆迪曾发布报告称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可能被低估,引发各界争议。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