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个子”的生意经
——长城炭素提前完成2012年利润指标探秘
2012年10月17日 16:1 7183次浏览 来源: 中铝 分类: 铝资讯
闻所未闻的“胀吨”
炭素产品的主要生产原料是石油焦和煤沥青。由于石油焦水分大,在运输过程中存在“亏吨”现象。但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长城炭素几乎没有行业内普遍存在的“亏吨”现象,与之相反,“胀吨”的现象却时有发生。这让多年从事炭素生产销售的人也觉得不可思议。
长城炭素供销部经理李遂佑把“秘诀”告诉了记者,该企业石油焦原来也是“亏吨”的。后来,李有权到供货方实地察看后,作出了决定:将火车运输改为汽车运输,并且,派出两人常年驻扎在石油焦生产企业的汽车装货现场,在汽车装货时,想方设法装水份小的石油焦。卖方一位人员曾感叹:“我怎么感觉这些石油焦是给你们自己家买的。”
就是这种真正把企业的事当自己家的事来干的一帮人,让原料用的比买的还重,成本就在这样的不可思议中降了下来。
“吃亏是福”
2008年上半年,炭素市场产销两旺。为最大程度地赚取利润,相当一部分企业悄悄降低了产品的品质。但是,在李有权的坚持下,长城炭素保持着一贯的产品品质,他对一些不解的员工们多次说,“吃亏是福”。
这句话在一年后被验证。2008年下半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电解铝价格高台跳水,导致相当多的电解铝企业不得不将运行了多年的电解槽停了下来。
2009年,某家接手了一家国内电解铝企业的马来西亚大企业,在准备复工时,马方经理没去向原来企业的供销部门了解情况,而是去向总工程师和生产技术部门咨询,在原来供货的8家炭素企业中,哪家的产品最好。这位总工程师回答,“不能只看碳块的化验指标,而更要看实际使用效果,以我多年的经验,长城炭素的产品质量一直是最稳定、最过硬的。”
马方经理在又对电解工人进行了解后,做出了一个决定:原来的8家供货企业,只保留长城炭素和另外一家,并一次与该企业签订了2009年的全年供货合同。
“就是这个合同,一下子解决了我们全年产品的销售问题。”长城炭素供销部经理李遂佑告诉记者,那个大单签订后,李有权在全体员工大会上说:“金融危机对我们企业来说,已经过去了。”
把技术优势转变为成本优势
“您认为,长城炭素具有成本优势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面对记者的提问,李有权毫不犹豫地回答:“是我们人少,人均劳动生产率高,仅工资和折旧的单位成本就比集团内部的其他同类企业低100~300元。”
据悉,从当初设计产能的1.8万吨,到目前实现了翻番,长城炭素只投入了极少的资金,人员也只增加了十几个人,而劳动生产率却翻了一番。
“工人的劳动强度比以前提高了一倍,干得多了,拿得相应也多了,员工才有积极性。每次提产,我们都通过涨工资,让员工分享企业发展带来的成果。”据介绍,今年,长城炭素员工平均工资是长城铝存续企业中最高的。
为转变员工观念,对标先进,长城炭素派遣新进厂的技校生到先进企业实习,让本企业的员工看到差距和优势所在。“我们不能妄自菲薄,我们要有信心赶上进而超过他们。”
[1] [2]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