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工业味精”

——广西272地质队稀土勘查纪实

2012年10月16日 9:40 973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点燃激情 加速找矿突破
  随着国土资源厅下达2012年度广西大规模地质矿产勘查项目实施,该队即派出16名技术人员,分成4个组同时参战,迅速在勘查区的3个乡镇展开了一场稀土矿普查进攻战。
  项目部的成员都意识到:“此次对稀土进行大规模地质矿产勘查,战略意义重大,既要做好吃苦的准备,更要以坚定的信念和决心打好稀土找矿突破这场攻坚战。”
  一时间,项目部这支人数不多的队伍分别在10几个村的野外展开工作,组织管理、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庞杂纷繁。项目部人员都是相互兼顾,项目负责甘业安除了与大家一道承担生产任务外,还要组织项目部的管理,与当地政府及勘查区的村民沟通,是项目部的“外交官”;在勘查区为了做好前期工作,他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勇挑重担,负责海域清点补偿和清表工作,以顽强的意志和忘我工作,在勘查中涉及到与地方百姓利益的重大问题上,他亲自协调,挨家挨户走访村民,让当地百姓理解地质找矿工作;项目部每到一处,都等到当地村民的支持。”
  从进入勘查区起的40多天里,大家从没有休息过。这个大家庭,配合默契,团队精神极强。他们每天早上7点钟出门,许多地方山高路险、植被发育,无路可等走,项目部就攀灌木钻草丛,趟出一条条路,有时为了一个点的准确数据,要转好几处五六十公里。平均每天行走勘查点十四五个,晚上七八点钟才回到驻地,夜里还要整理当天的数据资料,重要问题就一起分析研究,往往要工作到0点以后,有时一两点才能入寝。有时回到驻地后累得饭都不想吃。尽管如此,从没发过怨言。
  勘查区的野外情况复杂,而他们首先面对的就是极端复杂的地形和前进道路上的挫折,以及山蚂蝗、蚂锋、竹叶青毒蛇的侵害,同时他们还要随时做好迎战大风、暴雨、酷暑等恶劣气候的准备。
  山坡陡,无路、无水、无通讯信号,勘查点全靠一把刀在开路,即便如此,他们没有因此而放松找矿的节奏。纵然面对千辛万苦,项目部参战地质工作者却用汗水,践行着找矿誓言。
  在D76号点,他们采到了一个高于工业品位4倍的矿样,这令他们欣喜若狂。有人估算了一下,单单这座山头,开出来的稀土将会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上亿元。在连续的几十天里,他们都先后找到多处高于工业品位的矿点,国土资源厅得到这一消息后,同意他们延续成矿带,扩大找矿面积。
  在40天里足迹踏遍3个乡镇野外。项目部成员自己都不敢相信,计划要3个月工作量40天完成,简直是个奇迹!
  项目负责甘业安说,2012年7月22日进驻勘查区至现在,项目部用了40多天的时间,已超额完成第一阶段填图工作,截至9月15日,项目组进行了GPS控制测量点10个点;1∶5万地质草测已完成650个地质填图点,总面积约为80平方公里;1∶1万地质草测已完成350个地质填图点,总面积约为10平方公里;快分显色测定180个样,其中显示样约为80个,为进行下一步找矿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项目部的艰辛工作,他们超额完成了任务,工作区由原计划的78平方公里扩大到120多平方公里。该勘查项目的全面实施完成,将为广西稀土矿资源勘查拓展新的找矿方向和找矿靶区,促进广西稀土矿资源的勘查和开发步伐,为广西稀土工业的持续发展增加资源保证,将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届时,仅勘查区的一个小镇,矿床潜在经济价值达45亿元以上。
  成绩的背后,闪动着十几位“激情”的地质工作者的身影,感动的是项目部地质工作者的奉献精神。为广西稀土产业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及实现国家战略,他们在寻找着更多的资源。他们平凡而伟大,在偏远的勘查区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用真诚奉献实践着地矿人拼搏创业的精神……

[1] [2] [3]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