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业遭遇困境企业抱团求生存

2012年09月18日 9:43 272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初秋九月,天渐凉,比温度还低的,是全球造船业。
  国内龙头造船企业、上市公司“中国船舶”日前发布风险警示,预计2012年1-9月份实现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80%左右。
  台州,椒江北岸,国内船厂聚集地之一。闲置在岸边的龙门吊一动不动,好像孤单的橙色巨人。江的不远处,七八艘船舶停在水上,再没有昔日起航的意气风发。“这些船一半以上没有东家,一放就是四五年。”海昌造船厂办公室主任刘晓春指着远方。
  谁能想到,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派繁荣气象。“到处都是工人,龙门吊基本都没停过。”刘晓春记得,那时的椒北一带,夜里也是灯火通明,嘈杂的作业声,不绝于耳。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让繁忙江岸变得安静。此后几年间,行业虽有复苏,却始终未恢复元气。
  造船之冷
  刘晓春怎么也没想到,过去红红火火的造船业,竟落得如此颓败。“60%的企业都停工了。”他告诉记者,两年前,海昌造船厂还有1000多位工人,现在裁到只剩下200人。
  距离海昌造船厂几百米,是刚刚完成又一轮重组的沿海造船厂。这家成立于2006年、投资5.8亿元的造船企业,早在去年就经历了一次重组。海昌造船董事长李欠飞曾为沿海造船重组牵线搭桥,据他透露,经过评估,沿海造船资产已缩水至9000万元,重组后,船厂主要业务将从造船转移到拆船。
  “这就像多米诺骨牌,倒下第一张,其他企业很可能受到影响。”台州市工商局椒北工商所所长项秀德解释,当地船厂贷款时,互相担保的情况很普遍,这也意味着,如果其中一家倒闭,替它担保的企业就要承担连带责任。在他看来,重组所带来的资金,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延续生命,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负面影响。
  椒北一带船厂的萧条,恰恰是国内造船行业的缩影。2011年10月,年造船能力100万吨左右的宁波恒富船业有限公司倒闭,一同破产的还有位于宁波北仑的蓝天造船集团;今年5月,台州规模最大的出口船舶企业浙江金港船业有限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一个月后,国内首家在伦敦上市的温州船企东方集团,在上市还不到一年的情况下,黯然摘牌退市……
  订单之荒
  昔日风光的造船行业,何以到了此番境地?“全球航运市场都不太好,BDI现在只有600多点。”万隆船厂总经理王华良所说的“BDI”,又叫波罗的海指数。它是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的晴雨表,也是国际贸易火热程度的直接反映。2008年5月,万隆船厂成立前的两个月,BDI指数曾以11793点站上历史最高位;今年2月,BDI指数一度跌至651点,创下历史最低值。
  航运市场的持续低迷,使得船厂订单骤减。王华良介绍,船厂唯一在建的船舶“万隆4号”预计今年国庆下水,目前还没有买家,如果卖不出去,就留着自己搞运输用。另一家企业五洲船厂借助此前的“余粮”,今年上半年还有7艘船的订单,下半年就仅剩下1艘船。
  困扰王华良的,还有国际海事组织2006年12月通过的涂层新标(PSPC),新标准对船舶涂层提出更高要求,这使很多条件有限的企业难以实现。“今年7月1日之后交付的船,都要满足PSPC标准。”王华良透露,今年上半年,他已经因此损失了五六个订单。
  “很多企业只能靠存量订单维持生存,就算有新订单,也是以国内小吨位船舶为主。”据工商部门统计,椒江区共有船舶修造企业22家,2011年,6家企业没有任何销售收入,5家企业销售收入比前一年下降。
  疲软的不仅仅是台州造船业。有关数据显示,今年1-7月,全国造船完工量为3549万载重吨,同比下降7.7%;承接新船订单量为116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0.7%;7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为1.2348亿载重吨,同比下降29.9%,比2011年年底下降17.6%。
  另外,据英国克拉克松公司统计,今年上半年,世界新船订单成交量同比下降55.6%,韩国下降65.7%,日本下降34.4%。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