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以来国土资源对外开放巡礼

2012年09月14日 9:22 863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影响是大的——
  成熟的中国地矿业,在全球地质矿产领域中成为活跃因素。在这个领域中,中国话语权的取得,靠得不但是我们的市场,还有我们的影响力
  在刚刚结束的布里斯班第34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国际地科联主席里卡迪教授说了一句话:“我有一种预感,中国地学发展正在改变和重塑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必将重塑国际地学的未来。”是的,中国地质科学发展正站在走向“地质强国”的历史节点。
  就在这次会上,国际地科联和中国国土资源部郑重签署协议,明确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常设秘书组不日将迁址北京。51年前诞生的极具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地学组织,其主要办事机构找到了中国这个新东家,该事件虽然令我们兴奋但却并不太感到意外,因为同类性质的事情在近年来不断发生。比如2004年,原中国地质矿产部副部长张宏仁当选国际地科联执委会主席,成为该组织历史上第一位亚洲籍主席;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在中国成立,成为当时在发展中国家设立二类地学研究中心的第一家。同样,这些年,在国际地科联,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矿业工作者,在东亚东南亚地学计划委员会,在国际海底管理局法律和技术委员会等国际组织中,都有中国专家任重要职务。考究其中的原因,学科的成果积累固然重要,但也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反过来,以这样的身份,中国获得了在国际上相关领域的重要发言权。
  中国地学影响力之强,很大程度上还体现在我们参与国际合作计划的强度和质量。截至2009年,我国科学家共参与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项目114项,其中我国科学家担任领导的共45项,担任发起人17项。参与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成功获得东海大陆科学钻探、青海湖环境科学钻探和松辽盆地大陆科学钻探等三个项目的支持。我们在与周边国家合作编图及成矿规律对比研究中,不仅成果卓着,而且获得邻国科学家的高度赞誉。2002年之后,中国积极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的地质公园网络,28家地质公园先后进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单,成为世界上世界地质公园最多的国家。
  在国土资源领域对外合作的十年巨大进步与腾飞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开放带来的思想“红利”。对于未来发展,这更是巨大的财富。

[1] [2] [3]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