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以来国土资源对外开放巡礼

2012年09月14日 9:22 862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合作是实的——
  党的十六大以来,通过开放的窗口,我们不仅培育了自己的人才,在科技合作上结出累累硕果,而且大跨步走出国门,在矿产勘查开发合作中获得双赢,这十年,国土资源领域对外合作获得前所未有的大丰收
  充分的交流,必然带来扎实的合作。
  矿产资源全球分布的不均衡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决定了矿产资源等生产要素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更加优化合理的配置。但是,是否能参与到资源优化配置的国际合作轨道中,对从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的中国地矿业,是相当严峻的考验。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矿业合作开发的大跨步前进令世界瞩目。
  进步的最大推动力,是中国矿业管理政策的不断改革和中国政府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高度重视。对比上世纪90年代,进入市场经济不久的中国矿业,刚站在和国际合作的起跑线上,石油、天然气、冶金、煤炭和地质勘查、国际工程施工等方面都在向国际市场迈进,但仅仅是初步。中国矿业发展的大势与正急于寻找跨国大企业在意愿上一拍即合,但在矿业引资的实际操作中,持乐观期待者多,真谈生意的少,生意铁板钉钉的更少,而地矿业的“走出去”,几乎就成了“劳务输出”的另一种表述方式。少数敢于“吃螃蟹”走出国门进行地质勘查和开发的企业,大部分最后败走麦城。迷失和彷徨,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成为那些“摸着石头”却没能过河的企业的主要状态。
  情况在21世纪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在反思中意识到,之前的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有矿业政策环境的因素,有信息沟通因素,也有国际化规则、规范的因素。从21世纪初到现在,世界矿业经历了从繁荣到低迷,从低迷到复苏,在复苏过程中又反复震荡的曲折起伏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需求和中国制造,成为全球矿业产业发展的最大亮点。十年来,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地质矿产行业的进步发展,再三强调要立足国内,积极参与国际互惠互利合作。中国矿业从内功练起,在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政策上进行了市场化的改革调整,为改善矿业引资环境做基础铺垫,通过储量分类标准改革和动态监管、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矿业权市场化改革等探索,极大提高了地矿管理水平,为互惠互利的矿业国际合作营造了良好环境。
  矿业的国际合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党的十六大以来,尤其是2008年以来,我国境外矿产资源勘查投资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投资增数明显加快,投资模式日益成熟,投资主体更加多元。600多家投资主体分布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矿业界,一批有实力的从事跨国经营的中国地矿企业逐步崛起。12年前,在大连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矿业研讨会上,国土资源部公布了19处矿产地作为国际引资项目,而在2011年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洽谈及签署协议项目达485项,其中55个项目在签约仪式上实行实质对接,签约金额达到157亿元。
  改革开放之后的很多经验教训都表明,任何国际合作,如果人才因素跟不上,最终都可能走向失败。这样的认识,让人才培养与引智工程成为国土资源国际合作中最励志的工作之一。
  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土资源部结合自身管理工作重点,积极组织出国培训工作,同加拿大女王大学、美国国际可持续发展基金会、英国剑桥国际土地学院、荷兰地理信息科学和地球观测学院、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自然资源矿产部、天大集团等国际知名大学和机构建立了人才培训合作关系。建部以来,相继选派国土资源系统1000多名管理、技术人员出国接受短期和长期培训,为国土资源系统培养了有用人才,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上新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然,培训是双向的。截至2011年底,国土资源部共承担和完成了24期研修班的培训工作,累计培训了400多名来自非洲、南北美洲和亚洲、欧洲,涉及7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质矿产官员与技术人员。利用请进来讲课与请进来工作两种方式开展了93项引智项目,聘请了来自美、加、法、德等国家的各类专家200余人次,涉及领域包括国土资源管理合作研讨、天然气水合物勘查,中俄欧亚大陆地学编图、大型矿床成矿图集、高压实验基地,中国海及大陆架沉积物标准物质系列研制,国际有色宝石分级技术的引进与推广,多目标土地评价与规划,欧洲土地信息系统建设研究、航空重力梯度仪关键技术研究等。
  管理和科技人才的培养成长,带来了科技成果的大爆发。中美德加日联合主持的青藏高原深剖面项目持续执行4个阶段,取得重大科学发展;古生物学研究取得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在英国《自然》杂志和美国《科学》杂志等两大刊物上发表十几篇论文,中华龙鸟、中华吉祥鸟、中华神州鸟等珍稀古生物化石的发现与研究,引起世界轰动;引进开发一批土地调查监管先进技术,提高了野外调查和评价的精度和效率,保证了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的如期完成;我国共获得9条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的“金钉子”,占到全球“金钉子”总数的七分之一;地学科研领域不断拓展,组织开展南极科考,首次编制普里兹带1∶5万地质图。成功举办了首届探月和地学研讨会,通过对美国阿波罗号获得的月球岩屑进行原位锆石离子探针测年,厘定了月球早期历史几次重要事件的年代,修订了月球雨海纪强烈撞击事件的年龄,为我国探月工程未来采集月岩样品的年代学研究积累了宝贵经验。

[1] [2][3] 下一页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