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经济运行报告发布 部分行业处整体亏损边缘

2012年09月06日 10:5 1362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二、部分重点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从制造业运行情况看,受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萎缩等因素影响,包括钢铁、有色、建材和化工在内的原材料工业生产形势低迷,产能过剩问题凸现,部分行业处在行业性整体亏损边缘;而受设备投资周期和出口萎缩等因素影响,装备制造业经济运行进入前所未有的低迷状态,生产增速快速回落,主要产品中有多达三分之一的产品产量同比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国内消费仍呈刚性增长,但受一些刺激消费政策的退出或效应的减弱,以及外需不振的影响,以轻纺为主的消费品工业生产形势也不乐观;电子制造业由于外需不确定性增加,生产波动较大。从总体上,今年以来大多数行业生产增速同比都出现不同程度回落,但二季度以来也表现出缓中趋稳的积极迹象。从统计数据看,1-7月,原材料工业、消费品工业和电子制造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3%、11.7%和12.2%,增速同比分别回落2.7个、2.6个和2.6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8.8%,增速同比回落7.1个百分点。7月当月,消费品工业和电子制造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8%和10.9%,增速比6月份分别加快1.2个和1.3个百分点;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6%和7.8%,增速比6月份分别减缓0.5个和1.7个百分点。
  钢铁行业。去年4季度以来,受国际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影响,我国钢铁行业生产经营步入低谷。粗钢产能释放加速,钢材需求增长缓慢,冶金原材料价格维持高位,钢材价格持续下跌,企业成本居高不下,利润总额大幅下降,行业运行困难加重。1-7月,生产粗钢4.2亿吨,同比增长2.1%,增幅同比回落8.2个百分点。7月末,国内钢材价格综合指数为108.08点,同比下降26.6点,比年初下降12.4点。尽管去年四季度以来,铁矿石、煤炭等原材料价格也有回落,但幅度明显小于钢材价格回落的幅度。比如,7月份进口铁矿石价格平均为133.72美元/吨,比年初仅下降0.05美元/吨。另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1-7月,会员钢铁企业盈亏相抵实现利润仅有7亿元,亏损面高达33.8%,扣除投资收益,全行业主营业务整体处于净亏损状态。预计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期内,钢铁行业将继续维持这种微利运行态势,钢铁企业可能要勒紧裤腰带过一段苦日子。另一方面,钢铁行业也要抓住市场趋紧形成的倒逼机制,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在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方面取得新的实质性进展。
  针对钢铁行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议在政策着力点重点把握好以下几方面:一是鼓励优势企业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以及重点区域内的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二是扶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推进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管理工作,按照技术、环保、质量等准入标准对行业发展进行规范,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四是积极推进减量化用钢。积极推动建筑、船舶、家电等行业钢铁产品升级,重点推广应用高强钢筋,满足上下游产业升级的需求。五是大力开展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充分发挥法律和经济手段作用,压缩落后产能市场生存空间,对落后产能坚决予以淘汰。
  水泥行业。受基础设施投资影响,水泥行业总量过剩问题凸现,生产增速大幅回落,产品价格持续下跌,企业效益明显下滑。据建材工业联合会统计,1-7月,水泥产量11.96亿吨,同比增长4.4%,增速同比回落8.3个百分点;7月份,重点建材企业水泥月均出厂价355元/吨,比6月份下降3.4元/吨,同比下降10.4%,浙江、安徽、上海、北京、天津等地水泥价格大幅度下滑,市场需求不旺已导致“价格战”在部分区域上演。另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7月,水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7%,实现利润同比下降53.1%,行业平均利润率由去年同期的11.6%降到5.5%。
  针对目前行业发展情况,需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严格控制总量,行业低位运行的主要因素是供大于求,要严控新增产能。二是引导结构调整,在市场低迷的时期,也是结构调整的良机,目前骨干水泥企业开始延伸产业链,积极开展水泥制品业的业务,上半年水泥制品业固定资产投资已超过水泥,位列建材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第一位。三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2011年实际淘汰落后水泥(熟料及磨机)产能15497万吨,超额完成淘汰落后任务,完成率116%,今年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顺利完成2012年淘汰落后工作。四是推进兼并重组,推进水泥行业兼并重组是我部今年重点工作之一,针对水泥行业特点,抓紧研究水泥行业鼓励兼并重组的政策措施,努力为企业兼并重组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五是创新产业发展业态,积极引导水泥企业开展协同处置、氮氧化物减排等关键技术的产业化攻关和工业化试验示范,组织制修订产品技术标准、设计规范和配套政策,推进技术进步,促进绿色发展,创新产业发展业态。
  电解铝行业。去年四季度以来,受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因素影响,我国电解铝行业经济运行情况进一步恶化,前景不容乐观。一是成本仍刚性上升。电价是影响电解铝成本的最主要因素。目前,过高的电价已使电解铝企业难以消化。1-7月,我国铝冶炼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加11.9%,主营业务成本增加16.9%。国内电解铝生产平均成本已高达16800元/吨(行业平均电价0.52元/千瓦时)。二是铝价进一步下挫。1-7月,国内市场铝现货平均价格为15992元/吨,同比下降5.6%,其中7月份平均价格为15561元/吨,比上月下跌1.7%。若国内外经济形势短期内不能好转,铝价还将进一步下滑。三是亏损进一步加剧。1-7月,铝冶炼行业企业盈亏相抵净亏损18.9亿元,去年同期实现利润77.2亿元;企业亏损面达35.4%,亏损企业亏损总额81.1亿元,同比增长216.1%。四是出口形势不容乐观。从目前国内外铝价来看,国内价格比国际高270美元/吨左右,很难通过生产成本升高来推动国内铝价上涨,因国内铝价高,也抑制了国内的铝材出口。
  下一步,坚持对电解铝产能进行总量控制,立足满足国内需求,着手研究对电解铝企业按照市场准入的原则实行差别电价。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惩罚性电价,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做到有保有压。
  船舶行业。1-7月,全国造船完工量3549万载重吨,由上半年同比增长4.2%转为下降7.7%,其中出口船舶占总量的80.9%;新承接船舶订单量116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0.7%,其中出口船舶占总量的73.4%。截至7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2348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9.9%,比2011年底手持订单下降17.6%,其中出口船舶占总量的83.2%。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接单难不仅是我国造船业面临的问题,也是世界主要造船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据英国克拉克松公司统计,今年上半年,世界新船订单成交量同比下降55.6%,韩国下降65.7%,日本下降34.4%。新船订单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国际造船市场有效需求严重不足,世界经济增长放缓,航运运力过剩,造成国际航运市场持续低迷;二是国际金融危机对造船业影响的滞后性进一步显现,一般而言,对船舶工业的影响滞后2-3年,所以接单难的问题今年表现的尤为突出;三是国际造船市场供求严重失衡,产能过剩严重,竞争进一步加剧。预计,2013年和2014年面临的局面可能更为艰难。
  在国际船舶市场需求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为保持我国船舶工业的平稳健康发展,在宏观层面要着力推进以下工作:一是积极扩大内需,加大国内老旧运输和单壳油船的更新步伐,加快推进国内渔业船舶、内河运输船舶及公务船舶的更新;二是鼓励支持船舶行业实施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引导企业调整产能和业务转型,优化存量资产;三是加强船舶科研开发。加快主流船型的升级换代、高新技术船舶及重点配套设备研发,大力培育和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四是进一步加强船舶行业管理,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公共服务,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纺织行业。2012年以来,受国际市场需求减弱,国内市场需求增长趋缓,国内外棉差价过大等因素影响,我国纺织行业运行呈现下滑态势,生产增速明显下降,出口数量有所减少,企业效益出现下滑,产业链前端(棉纺、化纤)亏损加重。1-7月,全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15万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同比回落18.8个百分点。内销增速明显放缓。1-7月,在全国限额以上工业商品零售额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7%,低于去年同期7.2个百分点。出口同比负增长。据海关统计,1-7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1374亿美元,同比下降0.2%。另从美国、日本和欧盟相关部分获取的数据看,1-6月,美国从我进口的纺织服装总金额同比仅增长1.8%,增速同比回落8.3个百分点,占其纺织服装进口的比重为37.4%,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日本和欧盟从我进口的纺织服装总金额同比分别下降0.5%和7.7%(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0%和13.5%),占日本和欧盟纺织服装进口金额的比重分别从去年同期的74.1%和35.9%下降到72.2%和35.6%。企业效益下滑。1-7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323亿元,同比下降1%;企业亏损面达17.7%,较上年同期高5.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较上年同期增长109.3%。其中,化纤行业利润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52.5%,棉纺纱加工业利润同比微增0.2%。
  当前影响纺织行业运行的突出问题是,市场需求不足、国内外棉差价持续扩大、国际市场竞争加剧、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等。 当前棉花问题备受关注。去年四季度以来,国内外棉价差不断拉大,到今年7月19日,国内外棉价差约为4100元/吨左右。持续加大的国内外棉价差,严重削弱了我国纺织工业的国际竞争力。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1-6月,美国从我进口的棉制织物同比下降1.4%,而从印度、越南进口的棉制织物同比则分别大幅提升了20.5%和23.4%。中国棉纺协会跟踪的棉纺织企业亏损面达到40%,3万锭以下纺纱企业减产、停产面接近50%。另外,由于国际市场价格下降,许多纺织产品出口“量增额不增”,保持出口增长的难度很大。
  家电行业。2011年家用电器行业在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政策的作用下,主要产品生产、出口保持两位数增长,全面突破原有水平,达到新的历史高点,全年家用电冰箱产量同比增长20.3%,家用冷柜增长12.4%,房间空气调节器增长24.6%,家用洗衣机增长11.5%。今年以来受房地产市场依然低迷、家电以旧换新政策退出等多种因素叠加的影响,家用电器行业的发展形势较为严峻,市场表现疲软,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趋缓,主要产品产量增幅回落或略有下降。1-7月,我国家电行业累计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8.2%,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5%。主要经济指标虽仍保持增长,但增幅由去年同期的两位数回落至个位数。自二季度开始,家用电器行业的情况有所好转,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与一季度相比开始回升,4、5、6月我国家电行业累计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分别为9.63%、10.68%和10.22%。
  目前,国家在家用电器行业实施的扩大消费的政策主要有家电下乡和节能家电惠民政策。家电下乡政策自2009年2月1日在国内全面推广,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惠农强农、带动工业生产,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的一项重要举措。据商务部统计,1-7月,全国(不包括山东、河南、四川、青岛)家电下乡产品销售4377万台,实现销售额1170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分别增长7.1%和17.3%。节能家电惠民政策是5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的促进节能家电等产品消费的政策措施,电冰箱、洗衣机、热水器和空调四类白色家电产品纳入财政补贴范围。这一政策的实施,对于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家电行业转型升级,同时促进全社会节能减排将发挥积极作用。
  电子行业。1-7月,电子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2%,增速同比回落2.6个百分点。受国际市场需求明显萎缩影响,今年以来我国电子出口延续低速增长态势。1-7月,规模以上电子企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0.7%,增速同比回落3.7个百分点,出口增速快于其他多数行业,下降幅度也要低于其他多数行业,主要是去年同期电子制造业出口增速相对较低。从短期看,欧美经济形势难有大的起色,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还将面临较大压力。电子信息产业外向度高,稳出口和调结构不可偏废,稳定出口和促进内外需市场结构调整仍将是“十二五”时期两大工作重点。

[1] [2][3] [4] [5] [6] 下一页

责任编辑:Lee 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