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环境治理面临技术和资金双重考验

2012年08月14日 9:13 1071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解决资金问题,要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是个长期过程,需要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目前的项目和资金投入是杯水车薪。”现在的张进德为这一问题被高度重视的同时,也深感前路艰辛。
  资金缺口大是一大难题。
  据介绍,中央财政从2001年开始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作,并逐年在中央和地方所得的探矿权与采矿权使用费和价款中增加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资金的额度。截至2011年,中央财政共安排188亿元。在其引导下,地方和社会各种资金注入矿山环境治理。但据粗略估计,要将全国矿山地质环境遗留问题基本解决,需要近上万亿资金。
  地方政府也为钱从哪里来而苦恼。江苏省国土厅副厅长王译萱介绍,据南京市初步估算,仅主干道的废弃矿山环境综合政治资金要过亿元,苏州217个采石宕口整治就投入了4亿元。“按照当前的矿山环境治理工艺及治理成本估算,全省废弃矿山环境综合政治资金约需85亿元,仅靠两权价款支出远不能满足。”
  “多渠道资金投入,构建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对于如何破解资金难题,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副司长陶庆法表示,中央和地方政府应该加大财政投入,同时也需要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如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矿山企业从利润中拿出更多资金投入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

  缺乏技术支撑,需建立相关规范标准
  相比于资金,关系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水平和效果的科学技术是更大的难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科研水平和治理恢复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急需研究制定相关技术规范,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有关负责人表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性很强,并且,由于矿山开采方式、开采矿种以及地质环境条件不同,保护与治理的方法、技术需求也各异。
  “江苏省主要是建材矿,这里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是地形地貌景观破坏,治理主要内容是生态修复和景观再造,技术难度不算太大。”张进德说,“而煤炭矿区、金属矿区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就面临很多技术难题。”
  “最难的还是采矿对地下含水层破坏的修复。”张进德说,“目前国内相关研究虽然不少,但经济实用的技术措施还非常少,这是我们下一步重点研究方向。”
  他建议,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技术和矿山废物循环利用实用技术研究。“开展矿山地质环境动态调查与实时监测新技术方法的研究、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研究、矿区水土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矿区土地复垦潜力及适宜性研究,推广行之有效、造价低廉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法。”
  

[1] [2] [3]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