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环境治理面临技术和资金双重考验
2012年08月14日 9:13 10711次浏览 来源: 科技日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操秀英
煤矿地质环境问题最为严重
“当前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是长期高强度、大规模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重开发、轻保护’的粗放式开发利用造成的。”张进德是较早关注矿山地质环境并长期从事矿山地质环境研究的专家之一,他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矿石采掘量持续增长,长期积累下来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现在我们必须要偿还历史时期欠下的环境账了。”
从上世纪末开始,张进德及其他专家开始呼吁重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事实上,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中央及地方政府也将这一问题纳入工作日程。
2000年,我国开始系统部署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这一年,国土资源部在国土资源大调查计划中安排了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工作,“这项调查基本摸清了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的‘家底’,查明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潜在危害。”关凤峻说。
“我们共调查各类矿山113149个,煤炭矿山的地质环境问题最为严重,采煤塌陷占塌陷总面积的97.43%;金属矿山固体废弃物年产出和累计积存量最大,分别占总量的48%和52%;非金属矿山的数量最多,对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相对严重。”时隔几年,曾参与这项工作的张进德依然清楚记得主要内容。结果显示,我国因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几乎遍及全国。
采矿活动力争做到不欠新账
从2006年开始,我国开始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2009年3月,国土资源部发布《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明确要求采矿权人应当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按照“企业所有、政府监管、专户储存、专款专用”的原则管理,专项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张进德说,我国矿山数量多且分布广,遗留问题严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必须分轻重缓急,科学有序、分期分批地进行。
此前,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以全国矿山资源规划中所确定的76个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重点区和资源枯竭型城市为重点。这次“矿山复绿”实施的区域,主要包括重要自然保护区、景观区、居民集中生活区的周边和重要交通干线、河流湖泊直观可视范围。
他解释道,国土部门近年来大力推进的绿色矿山建设,强调的是矿山生产过程中贯穿环保理念,采取先进开采工艺,边开采边治理,将采矿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减小到最低,争取做到不欠新账。“而矿山复绿,则是修复已经被破坏的矿山地质环境,主要是还历史欠账。”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