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收藏中不能错过的传奇

2012年08月13日 13:58 274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色影

徕卡M7爱马仕限量版

徕卡M7爱马仕限量版


  一提到相机收藏,“徕卡”这两个字总是会不自觉地浮现在许多人的脑海中,而徕卡相机在相机收藏界所创造的一个又一个传奇,也让更多的人记住了这个经典的相机品牌。
  有史以来最昂贵的相机
  2007年11月维也纳的摄影器材拍卖会上,一架产于20世纪20年代的小型徕卡照相机拍出33.6万欧元。这架编号为107的小型黑色徕卡相机产于1923年,是当年德国韦茨拉尔莱卡工厂为检验市场对小尺寸胶片相机的反应而试生产的产品,当时仅制造了21架,当时被拍卖的是其中的第7架。
  2011年6月一台88岁“高龄”的德国产徕卡相机,近日以创纪录的100万英镑(约合1062万人民币)拍出。更令人惊讶的是,这台古董级相机的状态依然良好,能够正常拍摄。负责拍卖的卫斯里特拍卖公司称,这台罕见的照相机属于1923年出厂的徕卡“0系列”照相机,是这一德国品牌开始进行商业生产前出产的原型相机之一,极为珍贵。
  2012年5月维也纳举行的一场拍卖会上,一部早期徕卡相机拍出了170万英镑的高价,成为有史以来最为昂贵的照相机。据悉这部产于1923年的徕卡0系相机经过了竞标者们通过电话、互联网和现场的一番激烈的争夺后才被售出。
  35mm相机的开山之作
  在奥斯卡·巴纳克(Oskar Barnack)将35mm电影胶片引入徕卡相机之前,当时主流的照相机还停留在时时都需要笨重脚架支撑着的“木箱子”阶段,是巴纳克先生将硕大的“木箱子”进化成了小巧的金属材质匣子结构的现代意义上的135型照相机。巴纳克从1913年开始动手制作,到1914年制成了两台原型Leica(Ur-Leicas)相机。至此,照相机才有机会从贵族和艺术家们手中的奢侈玩物,变成真正以捕捉光影瞬间为己任的创作工具。巴纳克将其中一台原型Leica相机交给了自己的老板恩斯特·徕兹(Ernst Leitz),恩斯特·徕兹因此得以荣幸地携带着这台小巧的新型相机完成了惬意的赴美行摄之旅。
  有了奥斯卡·巴纳克的天才创意才有了今天的徕卡,这便是巴纳克先生被称为“徕卡之父”的缘由。原型Leica是“制作”而来的,因为从工业化生产的概念上看,他没有规模量产,且基本属于纯手中制品,尚没有得到相对完整的产品工艺的支持。因此,两台原型Leica的诞生不能用“生产”或“制造”来形容,只能用“制作”来表述。在性能细节上,原型Leica装配了天塞结构的42mm镜头,具有1/40秒的快门速度,使用的胶卷是经过手工裁剪的35mm电影胶片,底片幅面为24×36mm。原型Leica算得上是照相机小型化的先驱作品,但更深远的意义却是,他撼动了当时4×5英寸幅面“木箱子”相机的垄断地位,开创了一个先进的主流胶片及相机结像幅面标准。
  摄影大师和随军记者的最爱
  徕卡相机以其轻巧便携的机身和扎实精湛的做工,在历史上赢得了众多摄影师的青睐。
  传说96岁高龄辞世的法国摄影大师布列松(HenriCartierBresson),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莱卡35毫米相机的摄影师。他以徕卡相机特殊的“观景窗”和精确的预估计划,捕捉人在事件发生时连续动作的最高潮(也就是著名的“决定性瞬间”)。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徕卡相机成了当时随军记者的重要工具。许多战地记者用血肉之躯去换取徕卡相机里的一格格底片。
  从机械工艺到奢华名品
  在20世纪20~50年代,德国徕卡就以其精湛的机械工艺始终雄居世界照相机王国的宝座,并被当时世界上的其他相机厂商竞相仿制。同时,随之而来的惊人价格,也并非常人所能消受。这恰恰更增加了人们对徕卡相机神话般的崇拜。比如英国的一些绅士身上常挂一台徕卡,但并不拍照,仅作为身份象征。
  而对于相机收藏爱好者们,充满传奇色彩的徕卡也一定是不能错过的收藏佳品。

老相机收藏存捡漏机会

样品莱卡相机拍出170万英镑

昂贵收藏品哈苏携手法拉利推限量相机

中国制造“海鸥”相机重现江湖

老照相机收藏:牌子越亮越珍贵

世界最大相机早在1900年出现

佳能公司新款相机亮相

人类摄影的历史

责任编辑: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