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面临九大问题与挑战
2012年08月08日 10:2 16084次浏览 来源: 上海证券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李佐军
通胀长期化带来挑战
通胀确实一直都存在,只是有的时候表现不甚明显,有的时候表现得更明显一些。不仅中国如此,全球都一样,上世纪70年代以前一盎司黄金兑35美元,现在则是1500美元以上。从历史上看,通胀是一个趋势性现象。
2011年我国CPI一度高达6.5%,2012年6月虽然下降到了2.2%,但随时有反弹的可能。近两年一直处于负利率状态,现在好不容易出现正利率了。需要关注的是,通胀压力究竟是短期问题还是中长期问题?很可能是一个中长期问题。所以我们必须提高对通胀的容忍度和承受力。
为什么通胀存在长期化趋势?因为造成通胀的根源性因素没有消除。
第一,信贷还得接着放,钞票还得接着印。在稳增长政策下,遏制经济增速过快下滑短期最见效的措施是放信贷。2012年4月信贷投放6818亿元,5月7932亿元,6月9189亿元,今后还得保持较高水平。而且广大中小企业也确实面临“融资难”问题。今年以来,很多重化工行业开始出现较严重的困难,最好的救急办法是放信贷,但这样做通胀就在后面等着。
第二,“输入性通胀”压力始终存在。一方面,美国还要继续印钞票,因为只有印美钞才能体现美元霸权,实现美国的国家利益。美元印多了,美元贬值,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就得上涨,对我们来说就是“输入性通胀”。
另一方面,西方国家新一轮通胀已经开始起来,因为在反危机过程中,很多国家都采取了印钞票、降利率、放信贷等政策来刺激经济复苏。这套政策的必然结果就是通胀,这也会给我国造成“输入性通胀”。
第三,“高成本时代”到来,将持续推动“成本推动型通胀”。高成本包括土地高成本、房价高成本、原材料高成本、能源高成本、环保高成本、人才高成本、普通劳动力高成本、资金高成本、知识产权高成本、物流高成本、税费高成本和交易高成本。这些成本的上升必然会带来“成本推动型通胀”。而且,“高成本时代”是一个中长期现象,会导致通胀的长期化。
第四,农产品价格存在持续上升的趋势。工业品可以大规模、标准化生产,提高效率的空间很大,只要一涨价,就可以大规模供给,价格就上不去。但农产品不一样,它是靠天吃饭,而且多数是一年一个周期,难以大规模、标准化生产,提高效率的空间有限,同时土地越来越少,因此很多农产品价格存在持续上涨的趋势,成为推动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
第五,投机使通胀火上浇油。近年来,由于经营实业环境恶化,很多人转向搞投机,炒完这个炒那个,结果是价格越炒越高。为什么都喜欢炒呢?因为炒更能快速发大财。大家都热衷于投机,对通胀造成了新的压力。
通胀长期化给我们带来什么?通胀意味着老百姓的财富在缩水,意味着人们生活水平的相对下降,意味着财富在不同阶层之间发生转移,意味着贫富差距的扩大,意味着部分产业发展成本的上升,意味着经济发展环境的恶化。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