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大国死守战略金属 中国打响稀土保卫战?

2009年09月08日 9:26 1119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稀土

  近日,工信部透露,工信部已研究编制了《稀土工业发展的专项规划(2009年~2015年)》(以下简称《稀土规划》)和《稀土工业产业发展政策》,力求早日颁布执行。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指出,我国稀土工业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开采方式粗放,资源浪费严重;二是部分企业环保意识薄弱,污染问题突出;三是应用开发滞后,自主创新不足;四是出口管理不力,市场秩序混乱。针对下一步工作,该负责人提出,要加强行业运行监管,从开采、冶炼、销售等关键环节入手,建立稀土开采、生产计划专家审查制度;研究制定稀土矿山、冶炼分离企业行业准入标准及相关技术标准;通过宏观调控和市场资源配置等手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企业联合重组,做强做大稀土产业;通过招标转让等手段,将矿业权有偿转让给具有较强实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大型企业集团。另外,还要完善稀土出口配额分配办法,防止资源流失,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加大对稀土开发应用工作的支持,推动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参与国际竞争。
  《修订稿》为稀土出口划出了红线:未来6年,中国稀土出口配额的总量,将控制在3.5万吨/年以内。初级材料仍被禁止出口,而且还将进一步进行细分管理,严禁出口镝、铽、铥、镥、钇等金属。
  而之前的6月23日,欧盟和美国就中国限制钨、锑和稀土等稀有金属出口问题,向WTO提起诉讼。
  一方面拼命要买,一方面咬紧牙关不松口,一场中外稀有金属的暗战早已展开。我们以稀土为例,为您揭开这场战争的惊险一幕。
  国际上的“稀土争夺战”
  在中国稀土占领世界市场之前,世界上的稀土市场主要是被美国、法国和日本三个国家垄断。法国和日本纯粹没有资源,只能从澳大利亚、巴西购买资源,在国内加工后再出口。后来,中国的稀土产业击垮日本、美国,占据了世界霸主地位,但却形成了数千家稀土公司,占据着众多之最——储量第一、产量第一、出口量第一。
  随着中国稀土产业的高速发展,中国稀土产业陆续摆脱了对外依赖。而现在中国希望逐渐减少出口,改而走加大国内消化的深加工之路。
  6月29日,商务部下达关于稀土2009年度第二批一般贸易出口配额的通知,配额量为1.63万吨,加上今年第一批已下发的出口配额,今年全年的出口配额达到3.13万吨,比2008年同比减少8.33%。
  这是中国连续5年减少稀土出口量,而更有效提高中国稀土话语权路径的整合已呈燎原之势。
  重组整合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保护环境,同时也在保护中国的稀土资源。
  作为稀土出口生产大国,很大部分都用于出口。2005年中国稀土产量占全世界的96%,出口量世界第一,中国产量的60%用于出口,出口量占国际贸易的63%以上,而且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大量供应不同等级、不同品种稀土产品的国家。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为了加大对国内稀土深加工的重视,今后中国稀土资源将主要供应国内市场。《规划》提出,从2009年到2015年,中国稀土每年的出口量将控制在3.5万吨左右。
  与之相配套的政策措施是,国家将在2009年~2015年期间,将国内矿产品年生产量控制在13万~17万吨,稀土冶炼分离产品产量控制在12万~15万吨。
  在出口控制的同时,还将继续调减稀土初级产品出口数量,鼓励稀土新材料和应用器材产品出口;限制铕、铽、镝、铥、镱、镥等高附加值稀土产品出口;禁止各类稀土矿产品、混合氯化稀土、混合碳酸稀土等稀土盐类产品出口。
  如同“稀有金属”的名字所昭示的那样,对于这类稀有资源的争夺,各国早已展开或明或暗的较量。如果说欧美就限制稀土出口起诉中国是一种明战的话,那日本近年则在中国周边展开了一场暗战。

[1][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仁可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