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机遇 中国必须把握住
——写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闭幕之际
2012年07月09日 11:11 9203次浏览 来源: 中国科技网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张梦然
直面新一轮国际科技创新形势
历史告诉我们,经济最困难之时,往往是技术和产业革命酝酿的关键之际;而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又会为经济发展开辟出新的领域,推动社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回溯200多年来发生过的科技革命,无论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还是信息技术的跨越,都是在世界经济面临新一轮周期性调整时期酝酿的。
因此,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纷纷将复苏希望寄托在即将来临的新科技革命上——谁能提前判断科技革命发生的领域,据以进行前瞻谋划和重点部署,谁就很可能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先机,率先复苏。
这是一个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在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影响下,国际科技创新形势可能会有几个突出表现:
首先,科技创新步伐明显加快。有人说,“科学的沉寂”已达60余年,但随着科技知识体系积累的内在矛盾日渐凸显,许多传统的、新的或交叉的科学和技术领域已取得长足进步并仍处在持续加速发展过程中。譬如,在物质能量的调控与转换、量子信息调控与传输、生命基因的遗传变异进化与人工合成、脑与认知、地球系统的演化等前沿科学领域,以及在能源、资源、信息、先进材料、现代农业、人口健康等关系现代化进程的战略领域,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核心技术日益显现出群体突破的态势,孕育着重大突破。这种蓄势待发的科技创新,将从根本上改变全球竞争格局和国民财富的获取方式。同时,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周期明显缩短,以信息技术转化为财富为例:惠普公司从成立到拥有10亿美元资产用了47年,微软用了15年,雅虎用了2年,谷歌只用了9个月。
其次,科技全球化日益深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科技资源在全球流动也日益加快。表现在人才方面——世界一流研究机构中,研究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国外;资金方面——国外资金在一国研发资金中占到相当比例;国际合著论文方面、三方专利和PCT专利数量方面——均呈快速增加的势头。
第三个趋势是,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和表现形式更趋复杂化。一方面,企业创新活动的组织模式更加强调企业、用户、中间商等的全方位参与;另一方面,基于市场需求和与中小企业构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已成为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高收入国家对于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等无形资产的投资增长远高于研发投入,使得全球范围内的知识产权交易活动更加频繁,这对于运作良好的专利制度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此外,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全球科技创新格局正在加快调整。目前的形式呈美亚欧科技三足鼎立——从科技投入来看,近年来美国、亚洲均占全球研发总额的三分之一左右,欧盟所占的份额略小;从专利来看,全球的专利申请主要分布在美国、日本、中国、韩国和欧盟。新兴国家发展势头强劲——金融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远小于欧美发达国家,从而使其有能力在科技上投入大量资金;但发达国家凭借其长期的积累和雄厚的实力仍居前沿。
正因为此,各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强化对创新的宏观管理。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创新”成为科技政策的主旋律,各国无不希望化危机为机遇,引领经济走向繁荣。
这些新形势、新变化,同样让中国面临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对此我们必须有一个更加清晰的判断。如杰里米·里夫金所说:“实现第二次工业革命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转变,最艰难的部分在于观念而非技术的发展。”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