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将面向全国推广
2012年06月25日 11:10 8606次浏览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梁嘉琳 李静
三类企业实施不同经济政策
记者了解到,针对环保诚信、警示、严管企业,“办法”分别制定了鼓励性、警示性、惩戒性的环境管理措施,以提高信用管理的威慑力,使分类管理机制更具备可操作性。
对于“绿牌”企业,“办法”提出了“免于或降低监督性监测、监察频次”“轻微违法可免予或减轻、从轻处罚”“优先办理环保行政许可”“优先调剂排污总量指标”“优先安排环保资金补助”“优先办理上市融资事项”“建议优惠贷款利率或保险费率”“优先安排环保科技项目立项”“推荐纳入政府绿色采购合作伙伴”等鼓励性措施。
对于“黄牌”企业,“办法”提出了“企业每季度环保汇报”“加大监督性监测、监察频次”“违法行为依法从重处罚”“从严审批环保资金补助”等警示性措施。
对于“红牌”企业,“办法”提出了“责令公布环保整改计划”“企业每月环保汇报”“暂停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暂停环保补助”“纳入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名单”“建议暂停信贷或提高保险费率”“建议取消政府采购服务资格”等严厉措施。
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原庆丹告诉记者,在财政资金下发、信贷和保险利率、政府采购资格等方面,环保部门启用企业信用评价和分级管理,将环保部门的履职成果“可视化”、通俗化,以便金融、财政等领域主管部门识别,并建议上述部门采取差别化政策,但无权介入其政策执行领域。
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姝影向记者进一步说,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本身只能是“软约束”的环保指南,作成“硬约束”的行政手段,就会导致对企业微观经济行为的过多干预。因此,更多是通过环保部门公布“黄牌”“红牌”企业,促成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国有企业更加重视自身的“环保声誉”。就在6月上旬,广东省环保厅公布了2011年的评价结果,中金岭南、韶能股份、东阳光铝、中国石化等多家上市公司或旗下子公司被出示“黄牌”。
上述奖惩手段并非一成不变。“办法”规定,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周期及评价结果的有效期限一般为一年,但为了解决企业“惩罚力度不足、改善动力不足”的问题,有必要在一定周期内做相应调整:一是环保诚信企业或环保警示企业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等严重情形,可以将其“即时”降级,甚至直接降为环保严管企业。二是连续三年被评为环保警示企业的,将从第四年起按照环保严管企业管理。三是建立企业信用修复机制,鼓励企业积极改善环境行为。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