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稀土调查:触目惊心
矿区伤痕累累 私挖盗采难以杜绝 青山之殇
2012年05月29日 10:40 20441次浏览 来源: 中国环境报 分类: 稀土 作者: 杨立群 王奎庭
产业之困——稀土产业路在何方?
稀土整治,暴露出了赣南区域发展的困局,也让人们再次审视稀土开发与保护的利弊得失。
我国稀土产业整体研发水平不高,新材料及其应用领域的研发滞后,高科技产品、精深加工产品和创新产品少,与世界先进水平比差距很大。
虔东集团环保部负责人刘立良说:“在这个领域,我们还落后很多,但最近几年,我们也在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有些技术进步很快,例如发光材料应用领域。”
据了解,目前,虔东集团科研投入占到了企业总收入的3.12%,这个比例在国内的稀土企业中已经算是高的了。
国家实行总量控制,原料多少是有限制的,就看企业怎样用好这些原料,创造出最大的价值来,这就是在倒逼企业延长产业链,进行产品的深加工,做强、做优稀土企业。
赣州市政府和赣州稀土行业能否抓住这个“背水一战”的机会,关系到能否破解赣南发展的困局。
赣州市规划了未来的蓝图,依托资源和产业优势,着力打造稀土永磁材料及永磁电机产业基地、发光材料及绿色光源产业基地、硬质合金及刀钻具产业基地。力争通过5年努力,培育两个以上千亿元产业集群、3个以上200亿元产业集群,形成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大型龙头企业。
据了解,在做强、做优企业的同时,国家也在推动组建大型企业集团,以现有稀土生产规模较大的骨干企业为主体,以资产为纽带,按照市场规则,抓紧组建大型稀土企业集团。
“十二五”期间,江西省也将加大对稀土产业的整合力度。赣州市现有的88本采矿许可证,将整合到不超过42本,在现有8个县布点开采的基础上适度集中,原则上对2009年和2010年度稀土采矿财政贡献1000万元以下的县,暂停稀土开采。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