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船业遭遇转型重压 面临危机
2012年05月14日 9:41 3605次浏览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 分类: 相关新闻
今年,素有国际海运市场晴雨表之称的BDI指数(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从11793点的历史高位一直暴跌到今年2月份的647点历史最低位,直到5月1日一直在1000点左右的低位徘徊。在国际航运业经历衰退后,国际航运业的下游产业船舶制造业也遭殃,中国众多中小造船企业将面临“2012世界末日”。
船企危机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开始,今年已经是全球经济危机的第四个年头,国际船舶航运业也在这场经济低迷中频遭重创,随之而来的是国际船舶制造业也深受打击,今年第一季度全球船舶成交量为200艘船、900万载重吨,同比分别下降50%和59%,创2004年以来新低。世界造船大国中国的船舶制造业危机不断。
随着海外船舶订单持续减少和国内银行贷款日益严格,中国数百家中小型船舶制造企业正挣扎在破产倒闭的边缘。
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中国造船厂接到的订单数下降近50%。今年前两个月,我国承接新船订单同比下降40%。船舶行业重点监测的57家船舶企业中16家亏损,37家利润下滑。
在船舶撤单方面,三大主力船型(油船、散货船、集装箱船)是撤单重灾区。今年前两个月,全国被撤销船订单22艘、118万载重吨,是去年全年撤单总量的61%。在被撤销的订单中,散货船占72%,油轮占27%。国内船舶手持订单量最大的中国熔盛重工4月初也遭遇一艘运力为17.6万吨、价值为7000万~8000万美元的海峡型船舶被取消合约。
据安信证券统计,截至今年4月,中国十大主要造船厂中,除上海外高桥、广船国际分别接到74.5万载重吨和15万载重吨的新增订单外,其他规模船厂都没有新接订单。
据有关媒体报道,截至2012年2月底,我国造船重点城市仪征23家造船企业新接订单的吨位和货量均降到去年同期一半,其中定位内河船舶的13家企业中,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4%,在岗工人约为去年同期一半,多数企业开工率不足五分之一,超过三分之二船台已闲置,已有一家企业破产、四家船厂丧失自主经营能力。
不仅产能闲置,订单枯竭,今年船舶的价格也大幅下滑,国际船舶网的统计数据显示,以17.6万吨~18万吨的好望角散货船为例,今年3月的报价为5400万美元,同比去年同期下滑13%;5.6万吨-5.8万吨的灵便型散货船价则同比下滑18%左右;1850标箱~2100标箱的集装箱船价格也下滑了16.13%。众多中小船企在订单价格大跌,制造船舶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出现大量亏损。
此外,由于船舶制造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在订单下达后,船东的付款比例也在发生改变,原来预付款八二开变为现在的三七开甚至二八开。
据悉,船舶制造可分为签单、开工建造、上船台、下水、交付等五个阶段,船东在每个阶段需分别支付20%的资金。一般情况下,80%的预付款需要在交付前打给船厂,剩余的20%则在交船后付清,业内简称“五个二”或“八二开”支付方式。前期船厂备料和设计需要投入约60%的成本。在当前市场惨淡的情况下,一些船东甚至提出先只交10%的预付款,船舶交付后再支付剩余的90%款项,这样造船厂将面临更大的资金压力。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当前多数航运企业亏损,船东已订船舶支付困难,新船预付款比例出现大幅下降,船厂流动性资金收紧,多数经营活动产生净现金流为负数。这令国内银行对船舶行业贷款业务更加谨慎。这样,众多中小造船企业在订单枯竭和贷款困难时只能走向破产或者被收购。
这只是中国船舶制造业危机的开端。中国船东协会秘书长张守国表示,对造船企业来说,痛苦刚刚开始,最坏情况还没到来。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