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铜矿大国”的危机
2012年05月11日 10:56 11199次浏览 来源: 《环球》杂志 分类: 重点新闻
政府的两难
科金波往北是阿塔卡玛沙漠,单调的黄色令人窒息,一路上除了零星的“龙门客栈”,几乎看不到人烟。北行约500公里,著名的矿业城市科皮亚波如绿洲般呈现在眼前,这座1822年在大地震中毁灭的城市,因为发现了铜矿而再次重建。2010年举世瞩目的智利矿难垮塌事故就发生在这座城市的圣何塞铜矿。
科皮亚波,说是中型城市,更像是个大型县城,铜矿开采所带来的财富并没有直接反应在城市的现代化上。相反,铜矿区的高物价却让这里的普通人不堪重负,这也反应了智利政府正在反思的一个问题:与国有铜矿相比,私营或外资铜矿在拉动当地就业和反哺地方经济方面的辐射作用明显不足。
智利丘基卡马塔、埃尔特尼恩特等五大铜矿均由智利国营铜业公司经营,依据铜矿国有化法律,每年需向财政部上缴一定比例盈利,用于矿区再投资和反哺当地经济。但是科皮亚波绝大多数是私营中小铜矿,并不受此约束。近年国际市场铜价飙涨,矿区雇工人数和工资并没有增长,私有和外资铜矿的利润也随着铜精矿流向了国外,当地民众对此颇有怨言。
其实,政府对于发展小型铜矿也是两难。大型铜矿受开采周期影响,矿石品位逐渐下降,铜产量也随之减少,但是鉴于开采的经济性,大型企业又不愿介入中小型铜矿开发。为保持对经济的持续供血,政府开始放开小型铜矿开采许可,智利国家矿业公司也愿意从小矿主手中收购成色不同的矿石用于冶炼。2010年圣何塞铜矿发生垮塌事故,其实暴露了量增背后的安全隐患。
智利阿塔卡玛省一名政府官员对《环球》杂志记者说,智利北部沙漠中的铜矿90%是小型矿井,另外还有很多在监管之外的非法开采活动,这些小矿多采用手工劳动,经营方式有一家一户进行开采,也有五六个人组织起来合作开采。虽然政府对矿井安全有严格规定,但在执法上捉襟见肘,未来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安全事故还会发生。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