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势“逞英豪” 中国电解铝现“三怪”

2012年05月03日 10:45 1067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第三怪 产业调而难控 资源环境“伤疤”在扩大
  事实上,为了促进我国电解铝产业的健康发展,从2003年起国家就开始加强了对电解铝行业的宏观调控,通过暂停限批,取消优惠电价等行政和市场手段,以期为电解铝的投资热降温,使电解铝保持适度的发展规模。然而,在地方追求政绩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冲动之下,电解铝产能过剩的状况未能改变。
  粗放发展模式并未改变  现今,围绕着电解铝产能到底过不过剩,业内外颇有争议。电解铝产能过剩与否,透过具体的数据我们就可窥全豹。据工信部数据,2010年底我国电解铝产能达2300万吨,实际产量1560万吨,产能利用率70%。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数据,2011年我国电解铝产量1806万吨,进口铝材58万吨,出口铝材300万吨,净出口达到242万吨。
  从2011年进出口的价差我们可以得知,进出口每吨铝板带价差为1523美元,进出口每吨铝型材和铝箔的价差则达到1634美元和15983美元。我国出口的铝产品虽较以前单纯的未锻轧铝和铝合金的附加值有所提高,但相对进口铝产品来说出口的还是粗级产品。如此低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在国际市场并不领情,还遭来了贸易争端,引发的贸易摩擦不断。这也充分说明,我国的铝工业依然没有摆脱粗放的发展模式。
  从我国发展电解铝的政策取向来讲,主要是满足国内需求。国家对铝材出口的财税政策鉴于国内资源和环境方面的压力可能随时做出调整。倘若这部分产量在国内消化,很显然,在国内经济增长目标下调,铝的需求增长有限的情况下,仅以现有的产能来算,电解铝产能过剩是不容争辩的事实,更何况未来新增产能巨大。
  资源保障问题悬而未决  电解铝产能的过快增长,引发后续的资源保障问题将凸显出来。我国电解铝的主要原料氧化铝的“伤疤”有可能重新开裂。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铝资源对外依存度达47%。以2011年我国氧化铝实际产量3408万吨计算,如果全部采用国内铝土矿为原料生产,现有探明可经济利用铝土矿储量的静态保障年限仅有9年。而中国企业在境外控制的铝土矿资源量绝大部分处于地质勘探阶段,尚不能实现保障资源安全需要。
  近两年,我国进口铝土矿大幅攀升,2011年,我国进口氧化铝土矿达到4485万吨,增幅超过50%。我国进口氧化铝土矿的国家主要是印尼、澳大利亚和印度,其中印尼的比重达到80%。印尼政府近日已签署监管法令,从2014年起禁止铝矿出口。这无疑将给中国的氧化铝生产企业带来重大影响,或将引来国际炒家的“狙击”,从而影响到整个铝产业链的安全。

 

  话外音: “有形之手”还须力合“无形之手”

  暂且不谈铝产业面临的环保压力,仅从市场需求和资源安全角度来讲,当前电解铝的产能必须控制下来,政府的“有形之手”与市场的“无形之手”必须形成合力,真正落实好《铝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将电解铝行业转移到科学发展道路上来。
  除应指导产业有序转移、快淘汰落后产能以外,还应鼓励企业积极转型。要引导已有一定生产规模的企业重在控制资源和精深加工上做好文章。特别是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占有氧化铝资源和获取能源,以及企业自身的安全和环保上来,注重企业“质”的提高,全面改善企业的运行质量和提高效益。
  电解铝虽然高耗能,但由于铝具有的质轻和可再生的特点,铝又是绿色金属,是绿色铝工业。如何真正立足于国内需求,发展好电解铝则事关整个铝产业可持续发展全局。
  

[1] [2] [3]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