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熨斗王喜爱收藏青铜钟

2012年03月05日 10:13 213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器

曹先生和他收藏的铜钟。

曹先生和他收藏的铜钟。

  南京有个“熨斗控”
  南京有一个“金陵熨斗王”曹恒达,收藏了200余只熨斗,引起了读者的关注。其实,曹先生不仅有收藏熨斗的爱好,他还收藏有不少自明清至近现代的青铜钟,总数达40余口,藏于家中自玩自赏,别有一番情趣。


  40多口青铜钟,最大45斤
  在曹先生家中的客厅里,记者看到,紧挨着墙壁,有一个自做的大木架,木架上一排排依次悬挂起来的铜钟,大部分外观显得较为沧桑,也很是吸引人的眼球。
  曹先生告诉记者,他收藏的铜钟,最大重达45斤,最小的也超过4斤。同样,30年前,他就开始收集铜钟了,当时主要是按铜的市价收购。“因为钟太重了,而铜的价格一直挺贵的,承受不了,这才改行收藏其它的铜器。”曹先生说。
  因为收藏的原因,曹先生对青铜钟也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据其介绍,早在早期及夏商时期,钟就作为礼器出现了。最初的钟以木制、竹制、陶制为主,是一种简单的打击乐器。随着青铜的出现,在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制作的钟。
  曹先生向记者介绍说,他收藏的这40多口铜钟中,最大的一个是清代出产的,重达45斤;最早的是明永乐年间的;而最小的一个是民国时期的,也有4斤重。
  说到铜钟的用处,曹先生告诉记者,它不仅是乐器,还是报时器。而在一些寺庙中,一些檐廊之上也悬挂有钟,其实它并没有钟锤,而是四片金属叶子,确切地说应该叫“风铃”,它的声响可赶走想来栖息或者来周围逗留的飞鸟,以防香客烧香时,被鸟粪击中,触霉头。


  钟上图案、文字都是史料
  这么多青铜钟同集一起,轻轻拉动钟锤,铜钟便发出低沉而苍劲的响声,余音回绕在房间里,久久不愿散去。为了让记者清晰地看清钟身表面的纹路,曹先生拿出放大镜,他耐心而仔细地向记者介绍,铜钟里面有一层黝黑的物质,那并不是人工涂制的,也不是为了抗氧化而做的处理,那是经过年代积淀而成的,内行人都称之为“包浆”,能判断青铜的年代出产。
  曹先生拿起一个表面刻了“寿”字图案的铜钟,向记者介绍,一般古人会在钟的表面刻上文字和图案,多来表达祝福吉祥之意,或记时记事。因此,古铜钟不仅在文字发展史上,更为古代社会各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史料。曹先生说,这些收藏品是中国铜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只想将古文化传承下去。

古老的打击乐器——象纹铜铙

古钟收藏讲究“真、全、奇”

辽宁抚顺市民褚士奇30年收集雷锋藏品超万件

责任编辑: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