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转型升级入快车道 新型制造业成看点

2012年02月27日 10:52 546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最大优势:新型制造业
  记者:
在过去的几年里,三一重工(600031,股吧)等很多传统产业的优秀代表为投资人带来了巨大的回报。就目前的形势来看,传统产业是否还有投资机会?我们该用什么思路选择传统产业的投资机会?您看好什么行业?
  史炜:我们要明确和清醒地认识一点,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中,与发达国家比较最大的优势不是来自军力、高科技,而是来自于新型制造业。
  从中国目前的情况看,特别是中小企业转型情况看,我认为3-5年内,中国制造业和加工工业最具突破力的是机械工业和食品加工工业。这两个产业,一是企业庞大,数量和分布密集,产业等级落后,生产能力与技术供给脱节;二是可选择的投融资渠道没有打开。这两个产业的突破,可以带动中国制造业的整体跟进,并对企业技术改造、投入、升级有非常好的示范作用。更重要的是这两个产业的提高,足以使中国工业出口的主动权显著提高。
  美国今天的制造业仍占据全球第一的位置,有人说美国的优势靠的是服务贸易,占有GDP约80%的服务贸易才是美国领先地位的保证。这种说法明显存在缺陷。无论今天还是未来,再发达的金融业和服务贸易,都是靠强大的制造业做基础。二次大战后,美国在高端装备机械、新型材料、大型动力设备、高度精细制造等产业领域,不但长期占据全球50%以上的市场,而且在1980-1990年的结构转型中,仍确保了现代制造业的规模和技术等级在全球第一的位置。
  中国要推进金融服务业和其他服务贸易的快速扩张,就必须举国力来推进制造业和加工工业的技术进步。在这一点上,彻底放弃对国有企业的特殊待遇,鼓励民营企业主动创新和引进技术,是消除机械工业简单地“以数量换市场”的关键。目前沿海具有一批规模大,技术领先的民营机械制造企业,但是在信贷政策上仍显支持不足。他们虽然能够获得银行贷款,但在信贷资本的使用方面却受到比国有企业多许多的限制和障碍。例如华为曾经获得国家100亿的贷款信用额度,但仅仅使用了1个亿后,就因附加条件太多而不得不放弃使用。
  我国的机械制造业之所以庞大而质量不高,除了重大项目被国企垄断外,最重要的是村村点火,处处点灯,产业布局散乱,产业分工无序。各地恶性竞争,品种高度重复,产业链上下断裂,价值链多被产业链的脱节而破坏。
  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产业链即是产品按上下游各环节的分工,也是价值分解和价值分工的前提,产业链不清晰,价值就会外流,而产品链是同行业内产品的上下游分工,可降低同一产业链内的资源消耗和实现互补。
  再来看食品工业的机会与挑战。从发展机会来看:资源优势、农产品深加工、高附加值生产方式、庞大的市场需求、新渠道的拓展、人类必需的消费等,均为中国这样一个农产品大国创造了发展现代食品深加工的机会。从挑战看:安全管制、价格竞争体制、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是阻碍中国食品工业改变市场混乱、质量良莠不齐的主要障碍。
  从我国食品工业的现状看,不论东北还是中部地区,以本地农产品为基础的食品工业均具有长远的发展。这是因为,中国食品安全的管制时代已经真正启动,投资食品安全技术产业和新型食品加工工业,会获得远超过其他制造业的利润。
  食品深加工一是靠新技术、新观念和新的生产手段,二是要注重监管和食品安全。中国有14亿人口,安全和有质量保证的食品,将是一个什么数量级的市场不言而喻。
  桑东亮:三一重工这样的制造业企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两点。一是最近十年来中国基本建设投资的快速扩张,二是企业自身的产业升级。从这两点来看,传统产业不是没有投资机会。我们应当关注的是那些在产业升级走在前列的企业,而对那些靠政策红利和人口红利一时扩张的企业应当回避。
  由于预期中国的基础建设投资增长在未来可能呈萎缩趋势,因此我们的关注重点应当在隶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端制造业,比如新能源设备,但不包括风能和太阳能。

[1] [2] [3] [4] [5]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