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刻鸳鸯纹银盒鉴赏

2012年02月20日 13:16 350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金属器皿

线刻鸳鸯纹银盒

 线刻鸳鸯纹银盒


  齐东方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唐时期考古、历史、文物、美术教学与研究。


  这件银盒乍一看来似为素面,与何家村遗宝中其他纹样华丽的银盒相比并不突出。但经仔细辨认,盒上看似的刮痕却是模糊的图案。那些隐隐约约的线条连缀起来,盒面中心呈现出一对相对的鸳鸯,各站于一莲蓬之上,口衔菱形绶带。鸳鸯上、下方各有一组莲花,一花二叶,呈半合抱状。原来正是唐诗佳句中描述的“愿作鸳鸯不羡仙,比目鸳鸯真可羡”,“菱花绶带鸳鸯簇”类的图案。盒盖、盒身侧面的流云卷草纹也依稀可辨。
  对鸳鸯这种水禽的认识,唐以前已经清楚。晋崔豹《古今注》称:“鸳鸯,水鸟,凫类。雌雄未曾相离,人得其一,则一者相思死,故谓之匹鸟也。”不过鸳鸯成为常见的纹样题材开始于唐代,也和夫妻恩爱,爱情坚贞的观念有关。孟郊《列女操》:“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贞女贵徇夫,舍生亦如此。”温庭筠《偶游》:“与君便是鸳鸯侣,休向人间觅往还。”李郢《为妻作生日寄意》:“鸳鸯交颈期千岁,琴瑟谐和愿百年。”等等,都用来比喻情意相投的男女,或是生死相依的夫妇。
  鸳鸯既然表达了生死相连的寓意,与之配合的纹样恰恰是“莲”, “下有并根藕,上生同心莲。” “既觅同心侣,复采同心莲。”鸳鸯与莲结合,寓意明确。
  在刻画鸳鸯与莲来表达男女感情、夫妻关系的图案时,工匠十分认真谨慎,因此,盖面和侧面纤细的线刻应为起稿之图,图案没有全部完成,不知何因放弃了后续制作。盒盖内面墨书“合重卅六两,盛次光明沙廿一两,虎魄十段”字样,看来器物纹样虽未完成,却已经当成品使用了。器物研究必须关注细节,细节有时会透露出难得的信息,何家村还有一件鎏金线刻飞廉纹银盒,过去被误以为金盒,经仔细观察,上面有浅细线刻的飞廉等纹样轮廓,不仅知道了是件未完成的作品,还知道原来是通体鎏金的银器,而且从中可了解到唐代有些银器是先鎏金后錾刻的制作程序。

汤沸臻品金银壶:煮出的水为软水

[金银器欣赏] 银烧蓝暖酒壶

银器的投资收藏

上海银器掠影

责任编辑: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