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电集团积极探索“煤电铝”模式转型之路

2012年01月20日 9:30 529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铝资讯

  新华网河南频道1月20日电(赵永刚)作为一个因煤而生、因煤而兴的企业,近年来,登封电厂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登电集团)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积极探索资源型企业转型之路。
  --争当节能减排排头兵 勇担地方国企社会职责
  近年来,河南登电集团提出以节能减排促企业经济转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通过自我积累、自我完善的滚动发展,创造性地实施了“煤变电、电变铝、矿石变产品、废渣变水泥”的“黑白发展战略”,开辟了我国煤电一体化、铝电结合、粉煤灰水泥、依托小电办大电之先河,实现了企业的跨越发展。
  集团董事长刘迎忠说:“作为地方国有企业,登电集团有责任率先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争当节能减排排头兵,在改善自身生产环境的同时,促进企业经营和发展。”
  集团果断关停了小煤矿、小火电、小水泥、小电解槽等产能落后、污染严重的“四小”厂房,积极引进新兴产业项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调整产品结构,拉伸产业链条,优化资源配置,加快资源型企业转型。
  刘迎忠说,当时,“四小”厂房的关闭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生存压力,一大批年龄较大、不能适应企业转型的职工面临被淘汰,但是经过共同努力,登电集团的企业转型已初见成效,不仅有效解决了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还走上了稳定、快速、和谐发展的良性轨道。
  目前,登电集团拥有全资子公司9家,控股公司6家,合资公司9家,参股公司11家,其综合经济实力位居河南省工业企业第21位。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多元化发展促进企业新腾飞
  2010年,国家提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登电集团抢抓这一机遇,在夯实电力、煤炭、水泥和有色金属产业的基础上,积极进军合金新材料、生物医药、风能发电、电热法冶炼铝硅合金、文化产业、物流等领域。
  在合金新材料、生物医药方面,集团与其他企业联合共同在上海市投资设立上海科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加强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在公司内设立上海交大登电集团联合研发中心,针对登电集团的产业定位、产业规划及可持续发展等宏观问题开展专项研究,帮助并围绕登电集团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要求,对一些重大关键技术进行攻关,主攻合金新材料、生物医药、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等重点领域,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在风能发电方面,集团利用登封市属于小区域风能资源丰富地区的优势,大力开发清洁能源。2009年该集团展开了风电项目的选址工作,并得到了登封市政府的认可,目前,项目已进入国家发展改革委预核准名单。
  在电热法冶炼铝硅合金方面,集团与世界上唯一拥有此项高技术的乌克兰国家冶金科学院合作,进行联合攻关,填补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技术空白,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此项技术的国家。
  在文化产业方面,集团从河南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嵩山夕阳红文化产业园入手,依托嵩山人文环境、历史文化、自然生态,通过精致典雅的建筑风格、诗意盎然的山水景观,营造自然而温馨的老年家园。一期工程投资1.6亿元,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计划接纳1280名老人居住。
  在物流产业方面,集团积极利用国家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历史机遇,以登电集团产业链为依托,在郑州市成立了登电宇中物流有限公司,力求将该公司打造成为集采购、运输、仓储、加工、销售、信息于一体的现代化物流企业。
  --构建学习型企业 增强企业转型后劲
  努力构建学习型企业,是登电集团在企业发展的新时期提出的新战略。该集团出台了员工培训管理办法,加强了制度保障,并从不同层面、不同专业对员工培训的责任、内容进行了规范。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集中到厦门大学进行专业培训,提升战略管理能力。在员工内部培训方面,加强员工的业务和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团队的整体业务素质和水平,如煤业公司组织的紧缺人才大专班,财务部组织的会计师考前培训班等。大力开展读书活动,定期进行读书讨论会,提高职工的理论和业务素质。为了保障内部培训顺利推进,该集团还把员工每月定期的业务学习列入月度考核的主要内容,与绩效薪酬挂钩,效果良好。
  刘迎忠表示,登电集团的转型是与企业的改革紧密相连的。自2010年6月开始,该集团在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专家的指导下,开始了集团人力资源改革工作。目前,登电集团已经完成了集团机关层面的改革,新的机构已经成立并开始运行,并出台了与机构、考核、薪酬等具体工作相关的制度,力争在2012年完成全集团的机构整合,全部按照新机制运行。
  刘迎忠认为,登电集团作为一个资源型企业,在新时期应当担负起新的历史使命,要加快企业转型步伐,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拓展发展空间,不断更新经营理念,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再立新功。

责任编辑:四笔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