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黑转白”机会来了
2011年12月20日 9:41 9787次浏览 来源: 山西商报 分类: 铝资讯
B 拥有煤电优势为何难解成本之高?
早年,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院经济所副经济研究员兰荣杰撰写过一篇《打造山西的“白色”支柱产业》的报告。报告指出,在山西冶金产业中,除冶铁业全国有名外,山西的炼铝业、炼镁业在全国也是独占鳌头,而就“白色”产业发展,更需引起有关领导的重视。
兰荣杰的想法与王香槐不谋而合。在“白色”产业发展中,王香槐更赞同大力发展铝工业,因为铝已成为世界上最为广泛应用的金属之一。而今发展铝工业,电解铝冶炼则尤为重要。
记者了解到,一架超音速飞机约由70%的铝及其合金构成。而船舶建造中也大量使用铝,一艘大型客船的用铝量常达几千吨。除此之外,铝还广泛应用于汽车、火车、卫星、人造飞船等众多领域。
然而坐拥煤、电两大优势资源,山西铝企业却一直在艰难中前行,可以说都在惨淡经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山西卖给本省企业的电价,比卖给外省要高得多。”山西华圣铝业总经理吴智明说。
“一个年产能10万吨的电解铝企业,1吨耗电量是1.4万千瓦时,一年即需要耗电14亿千瓦时。而按照山西现在卖给本省企业每千瓦时0.53元的工业电计算,企业每年光电费就需要大约7.42亿元。”太原东铝铝业总经理幸利说。
在幸利看来,之所以有高昂的电费,是山西电厂不出力。“装机容量一点儿也不少,但是运行小时则达不到一半,所以电价高居不下。”幸利直指弊端。
除了高昂的电费,企业每年还要面临节能减排中的拉闸限电。“由于有‘高电价’和‘节能减排指标’双重压力,迫使很多企业都发展不起来。”吴智明说,企业只能通过技术改造降低综合能耗来控制成本。
“由于发展电解铝受到各方面的限制,山西目前仍处于出卖初级资源阶段,说白了就是出卖矿石,出卖氧化铝。”王香槐说,上游资源不能继续延伸,不能就地加工转化,其后果将直接影响铝工业及山西经济的发展。
目前山西电解铝单产最大产能40万吨,全省产能加起来110万吨,而外省一个企业的生产规模就超过了山西全省的产业规模。
“2011年前三季度,山西电解铝生产70.3万吨,同比增长2.98%,但仍然低于全国同期增长速度,预计全年产量95万吨。”王香槐遗憾地说。
对于国家政策的打压,其他省在“边行边试”中寻求破解,争取控制在“红线”范围之内,把能耗降到最低。
王香槐说,山西多年来并未真正形成“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格局,煤———电——— 铝这条产业链也一直未成为产业发展优势。恰恰是因为没有优惠电价扶持,没有形成资源优势上的互补,才造成山西铝工业的举步维艰,失去抵御外省同行业打压的能力。
“在山西,由于煤炭资源优势,多年以来‘涉黑’太深。而‘炼白’不是山西的支柱和扶持产业,因此很难发展,常常遭遇 ‘电绑架’。”吴智明把发展“白色”产业遇到的问题,概括为“涉黑深”、“炼白难”、“电绑架”3个关键词。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