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丝镶嵌传承人:水深火热中练就绝技

2011年12月07日 16:18 386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金属器皿

U397P4T8D3462359F116DT20111115170315

U397P4T8D3462359F118DT20111115170315

U397P4T8D3462359F107DT20111115170315

  作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程淑美有着近50年“水”与“火”的历练:打磨玉器离不开水,而花丝镶嵌则必须有火的灼烧——在“水深火热”中炼就的绝技 

  口述实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花丝镶嵌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程淑美


  跨进花丝镶嵌的门
  方知学艺的“水深火热”
  在学校的一二年级时,我们学的是美术课,包括素描、工笔、小写意国画、水彩、水粉、图案以及课时较少的泥塑课和一些特殊技法的胶水画等。工艺美校是半工半读的教学方式,三四年级开始就由原通州花丝厂的吕振芳师傅教我们花丝镶嵌的入门技术:掐丝、吹灯焊接、制作小件成品。那时,工艺美术学校的教学楼与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在一座楼房里(现在龙潭湖的器件三厂大楼),北京工艺美术各个行业技艺最高、资格最老的老艺人们任研究员,我们工艺美校花丝专业的学生去研究所上课,就是由翟德寿老艺人亲自教授理论课与技术课。
  花丝镶嵌所用的原材料以金、银为主,金属的加工离不开火:化料、拔丝、轧片,掐丝、制胎、錾刻,焊接……哪道工序都离不开火,一年四季工作在“火热”之中,手被灼伤是经常的事。此外,还有辅料的制作如化焊药、熬胶以及一些工具的制作等,都要会做。工序繁多,技术复杂,工作又脏又累不说,还属有毒有害工种,真让人想象不出故宫里那些金光灿灿镶满宝石的艺术珍品会是从这样的环境中产生的。难怪师傅说:一般行业学徒三年出师,花丝镶嵌行业要学三年零一“节”,才可出徒。这一行要想干得好,得干到老学到老。
  在校学习的第四年,亦即1965年至1966年的一个学年,花丝专业的几位学生下到通州花丝厂设计室和生产车间实习,我国第一届国家级首饰设计大师吴可南老师的亲自指导,使我在石镶作品的设计上获益匪浅。那时,我们每天在车间和工人师傅们一起工作8小时,由班组长安排生产任务,我在生产第一线得到了设计与生产结合的锻炼,还设计了一款嵌方形松石戒指,被选送到法国并拿回一个大奖。
  从工艺美校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原北京工艺美术工厂工作。这是个综合性的工厂,有花丝、玉器、象牙、景泰蓝等很多车间,我觉得自己在校学习雕塑课较少,于是决定去玉器车间再学学玉雕技术,提高立体造型能力。玉器的制作离不开水,每个人的机器就是一台水凳,我在凉水的浸泡中一干就是13年。在玉器车间,我被安排在兽班——以做动物为主的班组,当时正值“文革”期间,玉雕行业“四大怪”之一的何荣老艺人也从设计室下放到这个班组干活儿,我有幸得到了何老艺人的亲传指点。那13年,我做了多少件作品已记不清,有动物、人物,也有人与动物结合的作品,多次参加北京及全国的展览并获奖。


  非遗传承任重道远
  独创出“程氏花丝”绝技
  1983年,因工作变动我又调回到花丝车间设计室,设计监制的作品达上百种,小件的20至30cm高,大件的160cm高,有的中、小件订单达几百件,如银制白衣大士,台湾客户曾一下子订了400件。上世纪80年代,是我们花丝镶嵌最辉煌的时候,作品品种很多,有鸟类、走兽、鱼虾类,还有器皿类、吉祥摆件、仕女人物、古代武士以及观音、释迦佛造像等。那时,产品几乎都是按客户的要求定做,我的观音作品很有影响,所以设计得最多,被称为“程观音”,现在我为北京工美集团出口部设计监制的三种观音造像即誉为“程氏观音”。因为我的作品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我的花丝技艺被北京市工美协会誉为“程氏花丝”。
  我于2000年退休,作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我还肩负着传承的重担,因而成立了大师工作室。工作室在我所居住的安贞街道办事处领导的关注下,在安华西里社区的大力协助下给予了解决。尽管工作室的条件差些,但为了让这项非遗传承下去,我仍在不断地追求着。2003年,我的作品《慈航普度》在北京首届工艺美术节展评中获得金奖;《普度观音》获2008年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大展金奖;《“盛世永年”如意》获2009年第四届北京工艺美术展北京“工美杯”特别金奖。在2001年10月举办的中国杭州西湖博览会上,我的最新作品《富贵观音》获得金奖。


  走近程淑美
  花丝镶嵌是个干到老学到老的行业
  程淑美太忙,采访程淑美,来来回回约了不下10次。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花丝镶嵌技艺的传承人,程淑美这两个月来一直奔走于大江南北。刚从杭州的中国西湖博览会回京,几乎没歇脚,又受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委托飞到了海南,为海南国际旅游商品工业设计大赛做评委。好不容易约好了11月9日采访,但上午她还要赶到国展中心布展,因为第六届中国文博会10日开幕,程淑美的最新金奖作品《富贵观音》要在1号馆的北京市“工美杯”大展中展出……
  程淑美的大师工作室位于安华桥南面一个小区的地下室,下午3点,太阳明晃晃的,但地下室里要开好几盏灯。走进地下室时,方知这里是小区的文化活动中心,乐舞喧嚣,热闹非凡,十来个人正伴着乐曲翩然起舞。大师工作室是地下室东北角的一间房子,关上房门,外面的喧嚣仍不时地“钻”到屋里。所谓工作室,其实不足20平方米。从靠东墙一溜柜子里陈设的几十件大小不一的花丝镶嵌作品中可以看出,每一件都凝聚了程淑美大师的心血。由于北京尚未供暖,室内有些清冷,但说起花丝镶嵌,她的心头就像涌出一股热流,从当年学艺如何艰辛到当下对传承人匮乏的忧虑,竟滔滔不绝地说了三个小时,到记者告别时,仍然意犹未尽。
  如果从17岁考进北京工艺美术学校学习花丝镶嵌算起,今年66岁的程淑美在这个行当已干了近半个世纪。但她说,这是个干到老学到老的行业,哪怕有了“大师”名头儿,仍要不断地追求与学习,因为大师不同于技师,只有不断拿出独创的设计,才能无愧于大师的称号。


  现场亲历
  “金”在“火”中升华
  程淑美将花丝镶嵌形容为金与火的艺术。“金”是指花丝的用料,金因其良好的延展性、可塑性和稳定性,成为花丝镶嵌艺术的载体;“火”是指花丝镶嵌离不开火的灼烧,从熔金、拔丝、轧片到制胎、焊接,每一件作品自始至终都是靠火来辅助。花丝镶嵌是燕京八绝中工艺最繁复的一项技艺,仅花丝就有正反花丝、拱丝、麻花丝、竹节丝、罗丝、凤眼丝、祥丝、麦穗丝等十几种不同纹样,花丝的掐、填、焊、堆、垒、织、编等几十道工序更是各有讲究。其中焊接工艺尤见功力,一根根细过发丝的花丝焊接在器物上组成纹饰,火头儿上稍有闪失就会前功尽弃。程淑美感慨地说,现在有了燃气吹火工具,不用再像过去那样用煤油灯了。当年焊接花丝都是拿一个吹筒对着煤油灯,鼻子吸气嘴吹气,用自己的气息控制火头儿大小和时间的长短,常常吹到头晕眼花,被煤油灯熏得一脸黑。
  将一根根花丝变成一件完整的艺术品,其工艺之繁复确实令人难以想象,一件新作光设计画稿就要三四十天,每一个装饰、每一朵花形都要单独出一张设计图纸……
  学起来难、工作条件艰苦、干出名堂不易等等,正是花丝镶嵌技艺后继乏人的原因。现在,程淑美的大师工作室实际上是全家上阵——他的爱人、也在工美行业干了一辈子的高振声一直在她身边鼎力相助,儿子高欣程则成了正式拜她为师的徒弟。


  链接
  花丝镶嵌
  始于商代以前
  花丝镶嵌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商周时期出土的金银器中,其工艺水平已相当精湛。1977年在北京平谷县刘家河发现的商晚期的金臂钏和金耳环,是北京较早的花丝镶嵌制品。花丝镶嵌制作技艺又称“细金工艺”,是“花丝”和“镶嵌”两种制作技艺的结合。花丝多选用金、银、铜为原料;技法则包括掐、填、錾、焊、编、织等。
  北京地区自公元1153年金中都建立,金银工艺即开始兴盛起来。元大都建立后设置有各种管理手工业作坊的机构,其中就有银局。明清两代是北京花丝镶嵌的兴盛时期,宫廷设有造办处,集中了全国的能工巧匠,南北方花丝镶嵌制作技艺得以交流,并融合少数民族工艺美术之长,形成了北京花丝镶嵌的独特技艺,其中北京十三陵出土的明万历皇帝金冠堪称杰作。

 

 

  儿时想当个画家
  没想到与花丝镶嵌结缘
  我出身于工人家庭,父母都与美术或工艺美术无缘,只有外祖父在建筑业工作,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十大建筑的建设,老人家都参加了。上小学前,我经常拿外祖父用的油漆彩画的色谱看着玩儿,那变化无穷的色彩深深地吸引着我,外祖父给我买的小人书,订的连环画报是我的最爱。那时,我最喜欢照着书画小人儿,尤其喜欢画仕女。上小学时,特别喜欢手工劳动课,喜欢绣花以及手工艺的小玩艺儿,还喜欢画黑板报,在小学五六年级时被

责任编辑: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