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老照片底片可卖到50万

2011年11月30日 11:15 249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色影

深受藏友青睐的《乌江纤夫》

                                             深受藏友青睐的《乌江纤夫》


  数码相机的逐渐普及,让以前的摄影胶片淡出市场。物以稀为贵,再加上老照片收藏热的带动,如今,成像底片正在小众中刮起一股收藏风。
  记者走访获悉,目前重庆有部分摄影玩友已开始有意识保存自己的成像底片,准备待价而沽。


  底片收藏多靠同行交流
  据悉,此前北京华辰拍卖公司就组织过拍摄名人和名人拍摄的照片的底片拍卖,其中不乏高价成交者。
  事实上,底片收藏在海外早已形成潮流,而在我国则尚属起步阶段。记者走访获悉,受国内外底片收藏风影响,本地部分藏友也开始将眼光转向底片。
  尽管大众对老照片有所认知,但对成像底片有收藏意识者却寥寥可数。由于需求并未有效激活,至今在收藏品市场上,底片身影几近无踪。
  来自重庆摄影家协会的消息称,部分胶片玩友已经在大量收集或与同行交流底片。记者了解部分摄友获悉,有藏友已瞄到底片的商机,正在摄友中寻找、收购自己相中的底片。


  摄影师收底片待价而沽
  严正华是国家一级摄影师,现任重庆市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昨日,他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如今他已收集了上万张自己拍摄的各类照片的底片。原因很简单,除了见证自己的创作经历外,他更从国内外底片收藏行情判断,本地的底片收藏不久将迎来春天。
  据严正华介绍,他从2001年起,在10年间从不同角度、不同场景、不同画面拍摄到一组乌江纤夫照,该组照曾分别获得全国第22届摄影艺术展优秀奖和国际摄影联盟黑白摄影两联展金奖。“两年前,有人曾出价8万元找我买底片,但我没有卖。”严正华称,现在,这一组珍贵照片已被越来越多藏友收藏,而其成像底片的身价则一下飙升至50万元左右了。
  实际上,严正华的摄影作品以反映重庆老工业企业面貌为主。目前,他保存着本地大量的老工业企业旧颜的底片。现在,有的企业已搬迁,有的甚至消失了。这些有珍贵历史和纪念意义的照片,已成为重庆地区老工业企业生存、发展、变迁的见证。他坦言:“我保存着的这些底片,应该有变现和增值的机会。”
  重庆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冯建新透露,目前像严正华一样捏着底片守株待兔的胶片玩友,数量正在不断增多。


  影像内容左右收藏价值
  收藏底片,行家认为首当重视内容。“这是目前底片成交价高低的最核心。”
  行家认为,胶片的大小、色彩以及组图方式、拍摄手段、冲洗技术等,也是影响成像底片价值高低的因素。但所有因素中最重要的,却是底片中的影像内容。如同一作者所拍摄的同样规格、品质、色彩的照片,影像内容为名人、名景、名物者,相较于普通内容者价值就大很多。“因此,新手入行,选到具有特殊意义的成像底片,更容易为其未来的增值打下基础。”
  至于底片保存,专业人士称,除了必备的防潮箱外,观看应戴白手套、用镊子。此外,需恒温、恒湿并注意防霉、防暴晒。

老照片约会老地方 满满都是回忆

500老照片讲述我与天安门的故事

责任编辑: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